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木里冻土区是第一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中纬度高山冻土区,与国外发现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相比,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埋深浅、冻土层薄、重烃气体组分高等特征。气体碳氢同位素分析显示,区域内气体来源主要以油型气为主,并在局部伴有煤型气。分析了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冻土层特征和气体组分对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影响较大,富含重烃等气体组分更有利于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而纯甲烷气体在该地区不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段主要以粉砂岩、油页岩、泥岩和细砂岩为主,并且泥岩和油页岩占90%以上,岩石裂缝较发育,以裂隙型天然气水合物为主要赋存类型。初步认为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为下部热解气在断层等构造通道作用下运移而形成的一种重烃气体组分热解气-低温冷冻-地层型为主的动态成藏。  相似文献   
2.
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7  
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的普遍性标志初步认为有:1.煤成气的甲烷碳同位素(δ13C1)一般比油型气的重:在Ro≤0.5%,煤成气和油型气δ13C1除-55‰至-74‰是重迭数域值外,当δ13C1<-74‰为油型气型生物成因气;在Ro>0.5%至-2.5%时,δ13C1-43‰至-30‰是煤成气与油型气重迭数域值,故δ13C1≤-43‰至-55‰的气是油型气;而δ13C1>-30‰的气是煤成气。2.煤成气中的汞蒸气比油型气的一般含量高。煤成气中平均汞含量一般在700毫微克/米3以上,多数大于1000毫微克/米3,而油型气中平均汞含量在600毫微克/米3以下,多数小于400毫微克/米3;煤成气中最高含汞量一般大于1000毫微克/米3,而油型气中的一般小于700毫微克/米3。3.当Ro为0.4%至1.35%时,一个含油层系形成以气为主以油为辅,这种气是煤成气。4.在与Ro0.4%至1.0%有成因关系的气中,若普遍见到凝析油,这种气是煤成气。  相似文献   
3.
殷民胜 《陕西煤炭》2016,(4):72-75,100
陕西黄陵二号煤矿有限公司开采的2#煤层顶、底板砂岩均含油型气。使用普通矿用坑道钻机只能施工穿层钻孔来预抽顶、底板的油型气,钻孔量大,抽采半径小,预抽效果差。采用ZDY6000型定向钻机在205综采工作面两顺槽向煤层顶、底板施工顺层定向长钻孔进行预抽油型气,实现了井下大范围内地质灾害探测及综合治理效应,为黄陵矿业围岩油型气治理探索了新路。  相似文献   
4.
沙湾凹陷周缘天然气混源现象普遍,前期缺少对地区的整体研究,制约了研究区天然气成藏研究。为此,系统开展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烃源岩热模拟技术,明确研究区中、浅层天然气的成因。研究显示,沙湾凹陷周缘中、浅层天然气以甲烷为主,干燥系数分布在0.73~1.00,δ13C1值分布在-56.0 ‰~-31.5 ‰,反映研究区成熟与高-过成熟天然气共存;δ13C2值分布在-30.4 ‰~-22.8 ‰,反映研究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型气均有分布。结合烃源岩热解气碳同位素特征,认为研究区天然气具有4种成因类型:Ⅰ类天然气来源于佳木河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中段白垩系,具有极重的δ13C2值,大于-25.5 ‰,C7轻烃中甲基环己烷含量大于50 %;Ⅱ类天然气分布少,主要为原油降解次生生物气,具有异常偏负δ13C1值和极高的干燥系数;Ⅲ类天然气来源于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小拐地区及红车断裂带南段侏罗系,δ13C2值分布在-27.9 ‰~-26.4 ‰,具有混合型烃源岩特征;Ⅳ类天然气为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与风城组烃源岩混源,主要分布在红车断裂带南段、北段及金龙地区,以下乌尔禾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大于-29 ‰,以风城组来源为主的天然气δ13C2值小于-29 ‰。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解决了气源判识方法和指标问题,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层系是下奥陶统,但在气田东部确有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的混源气甚至煤成气存在。根据气源和天然气成熟度的研究结果,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①源于石炭—二叠系的高成熟裂解煤成气;②混源气;③源于下奥陶统的高成熟裂解油型气;④过成熟裂解油型气。后者是中部大气田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南方志留系勘探程度较低,制约了对志留系自身油气成藏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从烃源岩的时空分布、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环境、生烃史3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南方上奥陶统-志留系的烃源条件;分析了志留系发育碎屑岩、碳酸盐岩两类储层的条件,对中国南方志留系油气成藏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总结。该区上奥陶统-志留系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以好-最好烃源岩为主,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条件最好。上述两类储层均以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为特征,其中,碎屑岩是主要的储集岩类。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优势盖层发育层位,是一套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扬子区志留系泥岩具有较低孔隙度、较低渗透率、高突破压力、以超微孔为主的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现今演化程度虽高,但仍具有良好的封盖能力。志留系天然气具油型气特征,并可能与储层中原油裂解成气有关,至少具有2期油气生成和运聚过程。结论认为:川东南-鄂西渝东区为志留系天然气勘探最有利区,江汉平原南部冲断褶皱区和下扬子海安地区则为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7.
牟全斌 《中州煤炭》2020,(12):76-80,88
为了提高煤油气共生矿井油型气灾害治理的科学性,以黄陵二矿为例,采用现场测试、钻探取芯、跟踪观测、地质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采掘工作面煤层底板油型气分布特征、涌出规律和运移机理,并初步探讨了底板油型气体灾害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底板油型气涌出点多位于底板砂岩储层上倾尖灭端和砂岩透镜体附近,呈现不连续区带状分布特征,涌出的油型气主要来自富县组砂岩层,涌出的动力主要为地层流体压力差,底板油型气通过地层中存在大量的断裂和裂缝、微裂缝系统进入采掘空间,采掘扰动是底板油型气异常涌出的工程诱导因素。建议加强油型气综合探查技术、油型气灾害预测预报技术、油型气综合抽采技术和智能化矿井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根据宋站南地区天然气与齐家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型气及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煤型气的组分、甲烷碳同位素类比证明:宋站南地区存在煤型气、油型气和无机非烃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研究区的天然气类型的平面和垂向分布明显受气源岩的分布和断裂控制。宋站南地区断裂发育且腹地有较好的煤型气源岩分布,其煤型气更有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十屋断陷源岩分布的不均一性、复杂性,以及多期构造活动使源岩类型、演化程度的不均一性,是造成不同成熟度石油、油型气、煤型气有规律分布的主因。纵向上多套储盖红合,多类型、多期次圈闭为油气富集提供了多层次的场所。断层和不整合面的垂向和侧向输导作用,构成油气运移富集的空间网络。油气成藏的关键时期为嫩江期末,关键因素为圈闭形成期与油气生、运、聚的配置。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种类型(油型、煤型),两个期次(早期、晚期),三种方式(跨越式、近源式、混源式)的油气成藏规律和六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0.
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