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禹王台是17—19世纪沭河分洪设施,是保障京杭运河中运河段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本文在文献解读与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复原了禹王台兴废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沂沭河与运河的关系。研究发现,禹王台废弃、沂沭河流域水患增加的根本原因是黄河夺淮以来对下游水系破坏,以及为确保中运河畅通,人为阻断各河下泄通道所造成的。研究指出,禹王台作为重要的水工文化遗产,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见证,应纳入到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框架下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岭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南地区中新生代形成的盆岭构造,受控于盆岭区内业已存在的大型断裂系统,盆岭区内存在有北北东至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北西向等3组主要断裂系统。根据区内盆地特征,可划分为地堑型盆地、铲状断层型盆地和变换-伸展型盆地3类。东南地区的盆岭构造总的面貌呈现南北纵向分块,东西横向分带之特征。形成中国东南地区盆岭构造的外部条件是滨西太平洋域的地球动力学演变,次要条件是西侧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及推挤。   相似文献   
3.
郯庐断裂带含油气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构造带,该文从其基本构造特征入手,分析了它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其含油气特点,认为:a)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及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同演化阶段产生并控制了不同的沉积盆地(如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b)郯庐断裂带对油气藏的形成及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不仅控制盆地烃源岩的发育、基本的储集层和盖层条件,以及圈闭的形成等等,而且对油气的生成、运移及聚集成藏、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及分布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郯庐断裂带南段糜棱岩的力学性能与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岩石力学性能为工程地质界所重视, 但却甚少关注糜棱岩(特别是超糜棱岩) 的工程地质意义。测算了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糜棱岩类的抗压、抗剪强度的系列参数, 从而发现超糜棱岩的抗压强度可高达240. 3M Pa, 其内聚力可高达65. 5M Pa, 并与其他岩石的抗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进而探讨了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的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对渤海东部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郯庐断裂带控制了渤海东部凹陷、凸起的形成、演化 ,也控制了烃源岩、储盖层及圈闭的展布。郯庐断裂的力学性质早第三纪为张性 ,晚第三纪为张扭性。上新世后期 ,郯庐断裂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张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压扭性断裂背斜圈闭、塑性拱张 -底辟背斜圈闭 ,并改造加大了披覆背斜圈闭的面积和幅度。晚期形成的这些圈闭丰富了渤海湾盆地油气藏类型 ,扩展了勘探领域。与晚期构造相匹配 ,晚期强烈的断层活动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 ,形成了一系列丰度高、储量大的油田 ,使本区成为我国近年来石油储量增长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