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8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8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0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2篇
能源动力   1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04篇
石油天然气   170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塔里木油田水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伟  刘宝珺  闵磊 《石油学报》2003,24(5):32-35
根据统计学规律,对塔里木盆地油田水进行了研究,阐明了该盆地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简称为RC)与有机酸的基本特征。从油田水的无机组分与有机组分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了油田水的碳酸盐平衡系数与有机酸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进一步论证了碳酸盐平衡系数和有机酸与油气聚集及油气性质的关系。碳酸盐平衡系数越低及低碳有机酸的含量越高,它们与油藏,尤其是与 轻质油或气藏的关系越密切。从两者的关系中初步了解到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对油气藏中储层次生孔隙的形成应有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断层封堵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大部分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应用地质定性分析、Allen剖面分析及断层涂抹量计算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4个典型断层封堵油气藏的系统解剖研究,建立雅—轮地区断裂封堵性评价标准,对雅—轮地区断层的封堵性进行综合评价。雅—轮地区断层整体封堵效果良好,断层在圈闭形成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一系列沿断层带状分布的油气藏。亚南断裂的封堵效果东部要优于西部,下部要优于上部。轮台断裂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均存在着不同的封堵性能,封堵非均质性明显,总体显示断裂东部地区(也根附近)的封堵性要好于西部雅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依据基准面旋回原理和方法,综合利用哈得逊地区的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资料,在研究区下石炭统识别出1个Ⅰ型和3个Ⅱ型层序界面,将哈得逊地区下石炭统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C1、SC2、SC3,对应于早石炭世海侵的3个海进-海退旋回.SC1旋回以滨岸砂坝沉积为主,而SC2、SC3旋回发育潮坪沉积体系.研究认为,SC1旋回滨岸砂岩及SC2下降半旋回的潮间带薄层砂岩为有利储集砂体,是地层-岩性型油气藏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是一重要油气聚集带,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决定了在该部位有多种圈闭形成和分布。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盆地由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而成的成油体系中的前缘隆起——沙雅隆起区经历了海西期挤压形成雏形、印支—燕山早期挤压定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期拱张、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拗陷等构造活动阶段,圈闭形成与构造活动相关,成藏与烃源岩演化、幕式构造运动有关,因此各圈闭带的含油气性与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聚期的匹配有很大关系,由此划分出沙雅前缘隆起区的3级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体识别与预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火成岩发育,纵向上从二叠系至前震旦系主要发育有4期,严重地影响了该区构造圈闭落实的可靠性以及油气藏后期的保存条件,也是塔中18、21、22等井钻探失败的主要原因。为降低钻探风险,在该区进行了火成岩体识别与预测技术攻关,总结出了7种方法,它们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火成岩分布以及火成岩对下伏构造的影响,指导该区勘探;通过中1井的钻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山前复杂地层钻头使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实测的岩石力学性质、邻井的岩性剖面建立了岩石力学参数模型,综合解释了单井岩石在纵向剖面上的力学性质。借鉴邻井钻头使用情况,以推广高效PDC钻头为主,介绍了山前构造钻头选型情况。针对山前构造的地层岩性特征,从复合片、刀翼形状、齿型、切削齿力平衡等方面设计和改进了PDC钻头。改进后的钻头使塔里木山前复杂地层钻头使用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地热场特征与油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收集了34口井的地温,部分井岩心和能谱测井资料的基础上,对塔里木盆地的地热场进行了研究,编制出盆地地温梯度图和深度分别为1000m、3000m、5000m的地温图。计算出盆地平均地温梯度为19.75℃/km,平均大地热流值为39.19mW/m~2,指出塔里木盆地地热场低于我国中、东部盆地,具“冷盆”性质。叶城凹陷地温梯度小于16℃/km,大地热流值为34.42mW/m~2,是盆内地热场最低之处,与前陆坳陷低地热场之特点一致。作者对塔里木盆地地热场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出了塔里木盆地最利于油气两种相态并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沙漠区地表被北东—南西向条带状沙层所覆盖,地形起伏剧烈,松散沙层厚度变化巨大,给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联合攻关,从地震波激发能量下传和反射波接收的研究入手,实现了全部潜水面以下激发,因地制宜、避高就低埋置检波器优化观测系统;针对该区石炭系和志留系低幅度构造、薄储层圈闭难以落实,奥陶系内幕地震资料反射波能量弱、信噪比低、叠加成像困难等问题,开展了沙丘对地震波吸收衰减分析和补偿技术、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多域迭代静校正技术、精细速度场模型确立和偏移成像等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从而极大地改善了塔中沙漠区地震资料的品质,使中深层的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对应的地震剖面主频从18~20Hz提高到36~40Hz;形成了塔中沙漠区油气勘探技术系列,精细刻画了塔中Ⅰ号带,锁定了油气勘探目标,推动了台盆区油气勘探再掀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In this paper we derive 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generation of gaseous hydrocarbons (C1‐5) and methane (C1) from closed‐system laboratory pyrolysis of selected samples of marine kerogen and oil from the SW Tarim Basin. The activation energy distribu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both C1‐5 (Ea = 59‐72kcal, A = 1.0×1014 s?1) and C1 (Ea = 61‐78kcal, A = 6.06×1014 s?1) hydrocarbons from the marine oil are narrower than those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se hydrocarbons from marine kerogen (Ea = 50‐74kcal, A = 1.0×1014 s?1 for C1‐5; and Ea = 48‐72kcal, A=3.9×1013 s?1 for C1, respectively). Using these kinetic parameters, both the yields and timings of C1‐5 and C1 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and from in‐reservoir cracking of oil in Ordovician strata were predicted for selected wells along a north‐south profile in the SW of the basin.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cracking of oil and kerogen were modell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It is suggested that marine kerogen began to crack at temperatures of around 120°C (or 0.8 %Ro) and entered the gas window at 138°C (or 1.05 %Ro); whereas the marine oil began to crack at about 140 °C (or 1.1 %Ro) and entered the gas window at 158 °C (or 1.6%Ro). The main geological controls identified for gas accumulations in the Bachu Arch (Southwest Depression, SW Tarim Basin) include the remaining gas potential following Caledonian uplift; oil trapping and preservation in basal Ordovician strata; the extent of breaching of Ordovician reservoirs; and whether reservoir burial depths are sufficiently deep for oil cracking to have occurred. In the Maigaiti Slope and Southwest Depression, the timing of gas generation was later than that in the Bachu Arch, with much higher yields and generation rates, and hence better prospects for gas exploration. It appears from the gas generation kinetics that the primary source for the gases in the Hetianhe gasfield was the Southwest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及干流的径流变化和水均衡分析 ,表明塔里木河源流来水基本稳定 ,由于源流灌区引水以及渗漏蒸发等损失加剧 ,干流水量存在减少趋势 ,并加剧了水量的时间分配不均 ,不利于干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