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Sirius叠前深度偏移软件应用开发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层析成像及演、叠前深度偏移以及深度聚焦等技术环节的基本原理,并以莺歌海盆地某测线的处理为例,具体分析了Sirius 2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主要参数及时效.文中还分析讨论了莺歌海盆地中央“泥拱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地质效果.实践表明,莺歌海盆地广泛发育的与“泥拱模糊带”有关的构造各有其特殊性,只有通过3D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泥拱模糊带”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2.
海底天然气渗漏地震探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底天然气渗漏可以指示沉积层中的烃类聚集带,渗漏出的大量气体(主要是甲烷)还可能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此外,与海底渗漏相关的浅层气改变了海底沉积物的土工性质,可能对海底工程构成威胁。因此对海底天然气渗漏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在海底渗漏探测方面,地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反映深部构造,为海底渗漏提供气体来源和运移通道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用来寻找渗漏相关特征,为海底观测和取样提供依据。在地震剖面上,与海底天然气渗漏相关的浅层气表现为声混浊、声空白、亮点、多次波、速度下拉、气烟囱等特征,泥火山、泥底辟表现为隆起的地震透明带,而麻坑则表现为“V”字形截面和半透明状地震混浊。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特征及其伴生的温度和压力异常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底辟模式,并进一步讨论了流体底辟在石油地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证实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在0~300℃条件下,饱和水泥质实验材料(高岭土)产生了0~1500×10_(-6)应变量。干的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仅仅为0~150×10_(-6),饱和水中粒度砂质材料的应变量大约为0~590×10_(-6)。新的实验结果证明,热动力可以产生热应变,热能可以转换为应变能。高压对于泥底辟构造的形成和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属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新生代高热盆地,其高地温场及高大地热流主要集中于盆地中部莺歌海坳陷泥底辟构造带,因此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尤其是晚期泥底辟热流体活动控制了天然气及CO2的运聚富集规律。同时,由于热流体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性侵入,导致了壳源型CO2及烃类气运聚富集的差异性和分区、分块与分层的局部富集特点。总之,泥底辟热流体上侵活动是控制天然气及CO2运聚成藏的主控因素。根据CO2与烃类气的地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可以分析和预测其运聚规律,为天然气勘探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中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构造特征及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川中龙女寺地区的地质、测井、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了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构造特征,即 在雷口坡组和下伏嘉陵江组的盐岩和膏岩等柔软地层的盐底辟构造作用及区域上的挤压构造作用共同影响下, 龙女寺地区雷口坡组形成了以坡坪式逆冲断层为主,密集的低幅度断弯褶皱相伴生的构造特征。当难以直接对 雷一2顶界反射对比时,可以选择同一组硬地层--雷一1亚段与雷三1至雷一2亚段的地震反射间的平行和亚 平行关系作为识别目的层位的辅助层。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观念变化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的 2 0年 ,是中国海洋石油勘探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海洋石油勘探一系列重大发现和突破 ,奠定了海洋油气产量高速增长的基础。富生烃凹陷、主运移通道、新构造运动和泥底辟带控制油气成藏等观念的建立 ,正是海洋石油勘探工作者在长期勘探实践活动中 ,思维不断更新 ,认识逐渐深化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莺歌海盆地是中国近海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之一,具有超高温及异常高压的独特地质条件,中央坳陷形成了众多巨型泥底辟构造,根据对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解释,精细研究泥底辟构造分布区的地层结构,分析泥底辟活动期次,分析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泥底辟构造发育具有不同期、不同步及纵向叠置等特点,泥底辟活动具有多源、多幕的特征,而多期幕式活动直接导致了油气的的多期幕式充注。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泥拱带上钻获的天然气CO_2含量高,影响了气藏的勘探和开发。笔者研究发现在泥拱带和非泥拱带之间、不同泥拱之间、同一泥拱的不同断块之间、同一断块的不同部位之间的天然气组份存在差异。异常高的CO_2为泥拱带所独有,并且泥拱演化序列越高泥拱帽CO_2含量越高,断块越小CO_2含量越高,越是靠近断层CO_2含量越高。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就泥拱带构造和气田的勘探开发和今后勘探方向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10.
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是在热动力、重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介绍泥底辟成因机制的最新模拟实验结果.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莺歌海盆地泥底辟形成和演化的热动力模式、离心力模式和重力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