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3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366篇
电工技术   231篇
综合类   575篇
化学工业   75篇
金属工艺   243篇
机械仪表   888篇
建筑科学   543篇
矿业工程   248篇
能源动力   49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42篇
石油天然气   266篇
武器工业   172篇
无线电   75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9篇
冶金工业   132篇
原子能技术   241篇
自动化技术   79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56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rinciples and design of “active” self‐propelling particles that can convert energy, move directionally on their own, and perform a certain function is an emerging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 with high potential for future technologie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is presented for on‐demand steering of self‐propelling microdiodes that move electroosmotically on water surface, while supplied with energy by an external alternating (AC) field. It is demonstrated how one can control remotely the direction of diode locomotion by electronically modifying the applied AC signal. The swimming diodes change their direction of motion when a wave asymmetry (equivalent to a DC offse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signal. The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bility to control and reverse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is a result of the electrostatic torque between the asymmetrically polarized diodes and the ionic charges redistributed in the vessel. This novel principle of electrical signal‐coded steering of active functional devices, such as diodes and microcircuits, can find applications in motile sensors, MEMs, and microrobotics.  相似文献   
2.
王悦芳  郭拉凤 《山西冶金》2006,29(2):45-47,66
简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该系统的主要元件,论述了亥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径向水平井弯曲转向机构影响因素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径向水平井钻进中钻杆弯曲转向前进运动困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弯曲转向机构仿真有限元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滑道轨迹曲率、间隙、工作压力、滚轮形状与位置和钻杆壁厚等用ANSYS软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截面变形的主要因素是滑道曲率的改变和滑道摩擦因数,钻井失败时钻杆所受阻力的增大不是因为升高工作压力导致截面变形过大与滑道干涉所致,钻杆经校直段,钻头中轴线与校直中心线存在一定的角度,即钻杆的前进轨迹就会偏离理论值,或与地层干涉,或可能再次发生弯曲变形;另一主要原因是转向器滑道工作恶化。增加钻杆壁厚,降低工作压力和滑道摩擦因数,设计合理弯曲转向机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一种通用型的目标数据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霄红 《现代雷达》2004,26(4):32-34
给出了一种通用型的雷达目标模拟器 ,它能够方便直观的产生各种特征的三维目标轨迹 ,可实时离散出目标点迹 ,为雷达数据处理及精度分析提供数据来源。目标轨迹由一组特征点定义 ,修改方便 ,应用灵活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多跨简支曲线轨道折线梁桥的空间振动分析模型,采用20自由度的梁段单元,可方便考虑T型梁横向与竖向弯曲、自由扭转、约束扭转等变形,选取正交流动坐标,建立了曲线轨道折线梁桥的动力特性矩阵,特别适用于曲线轨道折线梁桥与列车的空间振动分析。在实例研究中,计算了提速列车通过32m曲线轨道折线梁桥时的空间振动响应,并检算该桥是否具有足够的刚度及良好的运营平稳性,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可调高滚筒式露天采煤机的结构特点及在露天煤矿应用所产生的效益和其广 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水库水,泉水,河水和大气降水等这些环境水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水中天然放射性铀水平的研究因其化学毒性和放射性的双重危害是有实际意义的。洞庭湖流域处于我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矿产及水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几年已对洞庭湖流域247000km~2湘、资、沅、澧各水系铀的水环境背景值,湘江的放射性水平和湘江流域大气降水中的痕量铀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测定了洞庭湖流域的某些水库和泉水以及该  相似文献   
8.
依托伊朗德黑兰地铁一、二号线工程 ,针对地铁单洞单线采用的轨道施工轨排法存在的不足 ,根据单洞双线隧道的特点 ,提出了利用组装好的轨排直接铺设在隧道结构底板上作为轨道平板车临时轨道的施工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重点是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体系和环境对策,研究了轨道交通规划目标的变化、轨道交通规划优化决策理论与方法、轨道交通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合理规划、城际轨道交通——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线路基本走向的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框架、轨道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问题等,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方法体系和模型体系;不仅进行了有关理论和方法的探讨,而且以面向实际应用为目标,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为轨道交  相似文献   
10.
A recent paper by Çimen and Banks [2004. Nonlinear optimal tracking control with application to super-tankers for autopilot design. Automatica, 40(11), 1845–1863] on optimal 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oil tanker propulsion and heading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accurately representing the dynamics of such a vessel. Results presented in that paper are based on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provides unrealistic results for an oil tanker of the size considered. Therefor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ed ship control problem are not representative of the physical system being considered. In this communication an alternative, more realistic model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original publications that define the ship model dyna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