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4篇
无线电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共制定了3部防卫大纲,即1976年10月29日制订了第一部防卫大纲——《76防卫大纲》;1995年11月28日制定了第二部防卫大纲——E95防卫大纲》;2004年12月10日又制定了新的防卫大纲。《新防卫大纲》是指导日本今后5~10年军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旨在把日本自卫队建设成为一支多能、灵活.有效的军事力量,其中对陆上自卫队的装甲实力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装甲战车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日本陆上自卫队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高技术兵器时代,质量优势比数量优势更为重要,日本陆上自卫队正在以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主导思想发展装甲战车。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陆军,也包括日本陆上自卫队已经迎来了推出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时期,但是,实际上不论哪个国家都尚没有作出明确的最终的抉择。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就是主战坦克仍在不断发展。不过,这种发展可能会因时、因地而异,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新的战场环境和所担负的作战任务。日本正在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其技术趋势很值得关注。如何根据本国需求来发展相应的主战装备,日本军事研究人员木元宽明就此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兵器》2013,(3):11-15
据日本共同社1月6日消息,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伞兵团(日义名称为第一空挺团)将于1月13日花千叶县习志野演  相似文献   
4.
日本研制反坦克导弹的名气远远不如美、俄、法等国家,但由于日本陆上自卫队数十年来一直以抵御苏军装甲集群入侵为目标,因为对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非常重视,再加上日本强大的工业能力,使之在研制反坦克导弹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  相似文献   
5.
1982年,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正式装备轮式装甲车。而87式侦察警戒车是日本三菱重工根据陆上自卫队的需求从1983年开始研制的,只用了4年时间便研制成功。研制工作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主要得益于它沿用了82式指挥通信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悬挂装置等。因此可以说,87式装甲侦察车实际上就是82式指挥通信车的另一种变型车。87式装甲侦察车的乘员为5人,车内从前至后分为驾驶室、战斗室、动力室。驾驶室有2名乘员,驾驶员在右,副驾驶兼机电员位于其左侧。战斗室有车长和炮长2名乘员,炮塔内左侧是炮长,右侧是车长。发动机室位于车体后部右侧,左侧是一…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冷战时期遭遇苏军的进攻,国土狭小的日本只有在第一寸土地上展开迟滞作战,才能支撑至西方盟国援军的到来。在这一过程,集火力、装甲和机动为一体的坦克,自然为战后发展武装力量受限的日本所青睐,这本属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可在苏联解体后,日本仍保留自己先进但十分昂贵的坦克部队,令人万分迷惑,不过读完此文,各位读者想必能领会到日本在坦克部队方面用心良苦的最深层原因,以及其强烈的国防意识。这一点,是值得其他国家深思与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现在,世界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平时并没有必要由重型师来维持。组建的精良旅也可在战时改变为师。日本陆上自卫队正在组建6个这样的新型旅。旅的规模和作战能力已经凸显。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日本军队全部解散。1950年8月建立警察预备队。1954年改称自卫队。内阁总理大臣是自卫队的最高统帅。内阁会议是最高国防决策机构。防卫厅是内阁总理大臣对自卫队实施指挥的职能机关,参谋长联席会议是辅佐防卫厅长官的合议体参谋机构。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而现役部队又由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组成。  相似文献   
9.
刘立明 《国外坦克》2009,(6):21-26,31-34
日本陆上自卫队较早以前的师级编制分为2种类型,即编4个步兵团的甲类师和编3个步兵团的乙类师。这2种师还分别编有坦克营、炮兵团、高炮营、工兵营、后勤保障团、通信营、飞行队和侦察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日本陆上自卫队转型的全面展开,其主战装备的体系结构将会进一步调整。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主战装备构想是2004年防卫大纲修订和防卫力量设想研究,在坦克、火炮等主战装备编配方面的体现。日本陆上自卫力量重视防御对岛屿的侵略、游击队和特种部队的进攻等多种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