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应对水文科技创新、智慧水文提出的新要求,采用科技前沿技术,结合国内外水文科学先进理念,通过雷达遥感资料进行雨量监测,利用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土壤含水量和蒸发量反演,在无资料地区开展水文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使用雷达降水(QPE)可改善山洪模拟的精度,雷达能够反映降雨的空间异质性,雷达定量估测降水可提高降雨测量的准确度,也能较为明显提高洪水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1994年4月9日一2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装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空间雷达实验室1号)在太空进行了为期n天的飞行,获取地球表面4000多万平方公里雷达图像。这是一部首次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多波段、多极化同时成像雷达,代表了国际上的最前沿水平。包括我国在内的由13个国家52个项目科学家组成的2000余人的研究队伍,在全球400多个雷达试验区开展了多学科科学观测.表明国际性雷达对地观测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次观测活动中.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中国6个航天雷达试验区雷达数据的分析,已取得一些重要认识与发现。  相似文献   
3.
及时掌握农作物分布信息,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多云雾区域受气候条件制约,难以获取全时序的光学影像,无法构建涵盖农作物完整生长季的物候特征数据集,农作物信息提取受到限制。因此,本研究以西南多云雾区域重要的产粮地之一——四川省广汉市为例,基于SAR影像(Sentinel-1)和光学影像(Sentinel-2)数据协作,构建了研究区冬季农作物典型时相光谱特征和夏季农作物SAR时序特征,采用面向对象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了研究区农作物时空分布信息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1)广汉市农作物以粮油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水稻、油菜—水稻、土豆—大豆、土豆—玉米4种一年两熟的轮作种植模式。(2)水稻、大豆、玉米3种夏季农作物SAR时序特征差异明显,光学—雷达遥感数据协作提取冬季—夏季农作物类型及空间分布为多云雾区域农作物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3)面向对象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5.49%和0.81,分类结果保持了大面积作物的完整性,避免了分类结果的“椒盐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雷达遥惑为基础,闲述了雷达遥感的发展概况及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并介绍了雷达遥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雷达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监测的能力,对植被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对植被散射体形状、结构、介电常数敏感;这些特性使得其在农业应用中极具潜力。该文首先介绍了雷达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概略总结了目前在农作物识别与分类、农田土壤水分反演、农作物长势监测等多个领域研究的综述文献;然后分别阐述了雷达散射计和各类SAR特征(包括:SAR后向散射特征、极化特征、干涉特征、层析特征)在农业各领域中应用的现状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结合农业应用需求和SAR技术发展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海上溢油事故直接影响海洋环境和国际关系。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具有大范围、多时相、快速、准确等特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海上溢油监测手段之一。以2006年3月渤海湾海域溢油事故为例,利用欧洲空间局的环境卫星(Envisat)合成孔径雷达系统(ASAR)图像数据,圈定了污染油膜;根据其影像特征和分布运移状态将污染油膜分为4期;根据油膜的后向散射特性差异,判断油膜的源头和尾部,1至4期油膜具有共同的指向,据此确定了污染源的位置,准确地计算了2006年3月23日海面油膜的污染面积(约为400km^2)。此项工作表明,尽快建立海域环境监测和溢油应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是中国石油海上勘探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图4表2参12  相似文献   
7.
以1997年11月8日发生Ms7.6级地震的我国西藏玛尼地区为例,利用覆盖该区的两景震前TandemERSSAR影像和一景震后的ERSSAR影像及我国1:25万地形数据,分别进行三通和两通模式下的干涉处理。经对比分析两种处理得知:两种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在条纹的整体分布上是一致的,在断层附近吻合较好,随着距断层的垂直距离拉大,残余地形对干涉条纹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两种条纹间的差异也逐渐增大。结果说明:基于当前ERS卫星分辨率和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我国的1:25万地形数据可以用作两通差分干涉模式下的外部DEM数据,所得结果在整体上与三通干涉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应用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理论,研究了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卫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论述了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地学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同一传感器多波段数据融合、不同SAR图 像数据融合、HIS变换、遥感影像与地球物理、地质和航磁等数据的融合。结果表明,数据融合技术在突 出地质特征信息方面具有能突出线性构造、断裂构造、地形地貌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雷达遥感技术在水稻识别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拥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和不受云层干扰的特点,利用SAR在我国水稻种植区进行水稻识别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该文主要对雷达遥感技术在水稻识别和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总结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目前用于水稻识别的SAR传感器的参数和特点;介绍了水稻的后向散射特性,根据水稻的后向散射模型分析了影响其后向散射系数的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SAR进行水稻识别的各种方法,并对未来利用SAR监测水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综合评述了成像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技术优势及其在地质构造、岩性识别等地学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成像雷达技术作为当前遥感对地观测前沿技术之一,在新时期铀矿地质勘查中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