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荷控制及热电子弹道运动模型计算InAs/InP0.7Sb0.3热电子晶体管的截止频率fT及最高振荡频率fmax。结果表明,fT、fmax分别达到280GHz及600GHz。并指出,通过生长GaSb中间层,InAs/InP0.7Sb0.3HET可在GaAs衬底上实现单片集成。  相似文献   
2.
We report the tunability of up to 150 meV of the ground state transition of self-assembled InAs quantum dots (QDs) using Mn ion implantation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 Because of the exciton localization in the quantum dots, the photoluminescence efficiency (T=12K) of the quantum dot transition remains at 80% of its original value after implantation with a Mn dose of 1×1013 cm−2ions. Strong luminescence still remains at room temperature. At a high implantation dose (1×1015 cm−2) and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700°C for 60s) about 25% of the QD luminescence intensity is recovered at T=12K.  相似文献   
3.
由低维InAs材料和其他二维层状材料堆叠而成的垂直范德华异质结构在纳米电子、光电子和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中应用广泛。探索跨结界面的电荷转移机制对于全面理解该类器件的非凡特性至关重要。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揭示界面电荷转移特性与各种能量稳定型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的电、光、磁等原理物理特性和器件性能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文中梳理、总结和探讨了近年来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间界面电荷转移特性的理论研究工作与潜在的功能应用,提出在理论方法和计算精度方面大力发展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几个途径,为更好地开展InAs基范德华异质结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器件设计提供可借鉴的量化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Resonant cavity light emitting diodes (RCLEDs) containing nine sheets of self-organized InAs quantum dot (QD) active layers and operating at around 1.3 μm are demonstrated. The structure was grown directly on GaAs substrates, which includes selectively oxidized AlOx current apertures and intracavity metal contac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operating resistance is 60 Ω, while the average turn-on voltages is 1.6 V.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se RCLEDs was about 0.11 nm/°C.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不同腐蚀体系对InAs/GaSb超晶格材料台面的刻蚀,并从中选择了由氢氟酸、酒石酸和双氧水构成的酒石酸腐蚀体系。该体系较适合InAs/GaSb超晶格材料的刻蚀,刻蚀速率稳定,下切效应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HF达到一定浓度后不再影响刻蚀速度;在较低的酒石酸和双氧水浓度下,刻蚀速度是由氧化过程控制,且反应速度和双氧水的浓度成正比。腐蚀液配比为酒石酸(3.5g)∶H2O2(4mL)∶HF(1mL)∶H2O(400mL),刻蚀速度约为0.5μm/min。  相似文献   
7.
用MOCVD技术在偏(1100)GaAs衬底上生长了发光波长在1.3μm的线状空间规则排列InAs量子点.光致发光实验表明,相对于正(100)衬底,偏(100)GaAs衬底上生长的InAs量子点具有更好的材料质量,光谱有更大的强度和更窄的线宽.为了得到发光波长为1.3μm的量子点,对比研究了不同In含量的InGaAs应力缓冲层(SBL)和应力盖层(SCL)的应力缓冲作用.结果表明,增加SCL中In含量能有效延伸量子点发光波长到1. 3μm,但是随着SBL中In的增加,发光波长变化不明显,并且材料质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首先简短地综述了人们关于外延薄膜材料层状(layer-by-layer)生长机制的认识;给出了作者关于自组装量子点外延生长过程的评价和观点,强调了量子点自组装生长过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性质。在对已经发表过的实验数据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一个量子点自组装生长形成所需要的时间作了一个估算,说明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10-4s)。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理解量子点自组装生长过程机制的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InAs/GaAs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QD-IBSC)结构和载流子漂移扩散理论建立了计算电流密度与静电势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的电压电流特性,定量讨论了量子点层厚度、温度以及n型掺杂对电压电流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i层厚度取400 nm时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14.01%;温度会对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的电压电流特性产生影响,温度在300~350 K范围内,开路电压Voc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短路电流Jsc几乎不变;对i区进行n型掺杂会抑制量子点层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分子束外延生长的1.3μm多层InGaAs/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及其室温连续激射激光器.室温带边发射峰的半高宽小于35meV,表明量子点大小比较均匀.原子力显微镜图像显示,量子点密度可以控制在(1~7)×1010cm-2范围之内,而面密度处于4×1010cm-2时有良好的光致发光谱性能.含有三到五层1. 3μm量子点的激光器成功实现了室温连续激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