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实现微弱光信号的高精度检测,设计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光子计数检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光电转换器件,有效地实现微弱光信号的获取与处理.基于FP-GA,设计了时序控制模块、光子计数模块、串口通信模块、存储模块和键盘扫描控制模块,完成信号的处理与存储.使用该系统对三磷酸腺苷(ATP)样品...  相似文献   
2.
蒋怀伟  王石刚  徐威  张治洲  贺林 《机器人》2005,27(6):569-574
介绍了纳米生物机器人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给出了本小组基于病毒的纳米生物机器人的概念模型,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最后展望了纳米生物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纳米纤维材料特殊性能和高度适应性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在关注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原料适应性广且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纺丝方法。静电纺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生物医药应用领域静电纺纤维的研究状况,着重阐述静电纺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控释、创伤敷料、生物酶固定化、生物传感器及医学诊断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磁控溅射、光刻、离子束刻蚀和剥离工艺等工艺和方法,制备了多层膜结构的巨磁阻(GMR)生物传感器件,并利用此种传感器来检测甲胎蛋白。在传感器表面通过生物处理固定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McAb1)作为探针,以捕获目标抗原———甲胎蛋白。用直径1μm的超顺磁磁珠标记目标抗原。当传感器表面抗体将目标抗原捕获后,磁珠标记即被固定在GMR传感器的表面。垂直于传感器表面施加230 Oe(1 Am-1=4π×10-3 Oe)的磁场,即可检测到由磁珠产生的信号。本实验对质量浓度为1 ng/mL的甲胎蛋白进行了检测,得到了信号为0.29~0.34Ω的电阻变化值。此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5.
采用能综合反映水域水质状况的鱼类作为水质生物指示器,通过计算机视觉实时检测生物式水质传感器内的鱼体,采用动态图像理解技术分析鱼类的生态状况指标,如存活量、活动量以及投放药物后鱼类所产生的异常行为等,以判断水质的安全程度;通过传感器的特殊结构设计, 自动区分存活的、濒临死亡的、已死亡的鱼, 以方便获得鱼类生态状况的视频图像.最后,给出了一种集生物水质检测、机械设计、计算机视觉、动态图像理解及无线网络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生物式水质检测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微小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RNA,它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表达.已有研究表明,miRNA在发育、细胞增殖、凋亡、脂类代谢、激素分泌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miRNA的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2大类:一是以传统实验技术方法为基础建立起来miRNA特有的技术方法,二是已成熟应用的生物传感技术.综述了2大类miRNA的检测技术,并对现有的检测技术的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纳米管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洪  姜忠义 《化工学报》2005,56(6):962-971
随着纳米管科学的迅速发展,纳米管以其特殊的管状结构,独特的力学、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以及材料的多样性在生物技术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纳米管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纳米技术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介绍了纳米管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及特点,就其在生物分离、生物催化、生物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蔺增金  杨海钢   《电子器件》2007,30(3):733-737
首先根据生化微传感SOC的应用场合和微传感器的特点,选定CR SARADC作为片内嵌入类型;基于SOC的标准CMOS工艺实现和低功耗的设计目标,分别进行了电容阵列、比较器、开关阵列和SAR控制逻辑等组成单元全定制原理图、版图设计,实现了片内嵌入10位ADC的整体芯片.流片实测结果DNL、INL最大值分别为+/1.0LSB、+/-1.5LSB,功耗仅为4.62mW,满足生化微传感SOC数据转换的片内嵌入要求.  相似文献   
9.
Most of the hydrogen peroxide (H2O2) bio-sensors developed till date are based on enzymes and proteins causing them to have a limited lifetime. Moreover, complex procedures are followed for sensor fabrication. Therefore, an inorganic material-based sensor, with a simple design and longer shelf life is highly desirable. In this work, surfactant-metal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s containing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The particle sizes of the metal nanoparticles obtained are characterised by UV–Vis, HRTEM, X-ray diffraction and FTIR; the average sizes of gold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8 and 10?±?0.2?nm, respectively. The nanoparticles are tested for H2O2 detection. The sensor is characterised and tested using samples from M to mM H2O2 range and a linear response is observed. Low-detection limits and high sensitivity are som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is work. Same principle could be extended for the detection of other substrates as wel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