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88篇
化学工业   104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76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3542篇
水利工程   25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69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针织物及对张力敏感的梭织物的湿处理生产线(包括漂白、染色、柒色后水洗)通常是利用染缸来完成的,而这正是高水耗、高蒸汽消耗和高能源消耗的症结所在,同时带来一些质量问题(如折痕、起毛球和刮印等)。随着现代连续式平幅湿处理线技术的发展,整体生产成本可以下降到最多这50%。介绍了德国欧宝泰克生产的敏感织物连续式平幅湿处理线设备。  相似文献   
2.
毛/涤纱分散/酸性(媒染)染料一浴法筒子染色工艺,在100℃条件下能满足毛、涤两种纤维同时上染,染色产品具有着色深浓鲜艳,色泽一致,各项牢度符合要求,对纤维无损伤等优点,从而缩短生产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胡志祥 《染整技术》2003,25(3):16-17
介绍了涤纶超细仿麂皮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重点分析了前处理、染色等关键工序,并给出了具体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无捻毛巾产品毛羽问题的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无捻毛巾产品毛羽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试验,制定了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工艺.无捻毛巾制品的毛羽问题得到改善,并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皮革染色助剂的合理使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皮革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一些染色助剂以及我们自主研发的APA匀染增艳剂、DA增深固色剂的合理使用对皮革染色的影响,重点考察了它们的匀染、增深、增艳和固色作用.  相似文献   
6.
蚕蛹蛋白纤维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闵洁  宋心远  陈英  王剑洪  侯春梅 《丝绸》2003,(8):20-22,41
由粘胶和蚕蛹蛋白混纺而成的蚕蛹蛋白纤维,采用双活性基活性染料染色,对染色工艺条件作了重点试验。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该纤维适宜低温、pH值近中性条件下上染和碱性条件下固色。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配色技术应用于木材染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的原理,研究了建立木材染色基础数据库的方法,提出了注意事项,并分析了自动配色过程中产生色差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丙烯酸酯增深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与KH-550、丙烯酸酯类单体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通过乳液聚合制得带蓝光的半透明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该乳液粘度小,有机硅质量分数15%,总固体质量分数30%,该增深剂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氨基硅油乳液复配,经蓝色16电力纺、黑色03双绉等真丝产品增深,其增深度可达15%,但亲水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The strength and nature of dye–fibre interactions vary according to fibre type and dye type. In the case of acid dyes for polyamide fibres, cationic dyes for acrylic fibres, disperse dyes for hydrophobic fibres, and direct dyes for cellulosic fibres, these interactions may be classified as non-covalent, a classification which includes van der Waals (VDW), electrostatic, induction, solvophobic and charge-transfer interactions.
Reactive dyes are a notable exception to the above, since the interactio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excellent wet fastness is the dye–fibre covalent bond, however, these dyes are increasingly viewed as environmentally unfriendly due to high salt usage and residual unfixed colour. This situation may be improved by either incorporating amine sites in the cellulose or by reversing the system to incorporate reactive residues in the fibre and nucleophilic sites in the dye.
Nonionic disperse dyes are valuable for hydrophobic fibres such as polyester but have made little impact on hydrophilic fibres such as silk, wool and cotton. Experiments to develop simple treatments to render the latter fibres disperse dyeable are described and the combined role of solvophobic and – interaction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邢慧玲  王关玲 《印染》1996,22(2):20-22
本文对涤棉混纺织物在分散/活性染料同浴染色中采用碱固工艺与中性固色工艺作了较详细的对比试验,同时对中性固色剂及双氰胺的用量进行了优选组合,并对中性固色剂的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