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氮肥厂始建于1934年,原名永利铔厂,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生产化肥的企业,时称“远东第一大厂”。该厂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北岸,地理集团优越,设有铁路专用线、长江专用码头、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相似文献   
2.
马广  黄方林  何旭辉 《机械强度》2007,29(2):196-200
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上部结构为钢桁梁,下部基础为桩基础和沉井基础,至今已安全营运37年.其动力特性分析,可为该桥的模型修正、健康监测、状态评估、损伤识别以及抗震分析等提供前提条件和依据.根据大桥结构特点,利用ANSYS建立只考虑上部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和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对其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并对两个模型的前6阶自振频率和振型进行分析,通过与现场实测结果比较表明,在低阶振动时可不考虑下部结构的影响,在高阶振动时要考虑下部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新     
《中国工程科学》2010,12(4):F0002-F0002
桥梁工程专家。1932年1月12日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铁道部大桥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20世纪50年代在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工作中,参加正桥管柱钻孔基础方案设计,60年代参加南京长江大桥水上基础设计所设计的施工设施,在以后水上基础施工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宏大的关怀     
邱志杰是一位出生于60年代末的"60后"艺术家。虽然才步入中年,但是他的创作经历及其艺术作品却是异常的丰富。从90年代初《兰亭》的观念艺术时期,到95、96年左右的"新媒体时期",再到"反观念艺术时期";20世纪末进入到"后感性"时期,经过"现场艺术"的过渡期,转入了"长征"的自我塑造期;而后他又将"长征"与"现场艺术"这两者整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总体艺术"。不仅是艺术,对于历史、文化、建筑,邱志杰也有着非常独到的见地。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展开了对于Human Being"人生在世"的宏大关怀。  相似文献   
5.
《岩土工程界》2007,10(11):19-19
近日记者从南京市城建部门获悉,纬三路过江通道核心工程前期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从目前的筹备情况来看,纬三路过江隧桥被定位为南京市内公路桥,这是目前启动的距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一座大桥。据悉,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将于2008年底动工,最快会在2011年左右通车。  相似文献   
6.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桥梁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混合遗传算法(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对南京长江大桥的监测传感器进行优化布置,得到了考虑不同的振型阶数和不同传感器数量的优化布置方案.优化结果表明,HGA高效、稳定,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在桥梁健康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南京周边城市的安全用气宣传咨询服务工作,2007年10月20日星期日上午,南京百江组织10多名部门业务人员,驱车30多km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以北的六合区长江电影剧院广场,与六合建设局、燃管办联手进行安全用气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前来接受咨询服务的市民络绎不绝,许多市民围着宣传展板仔细观看安全用气的常识和事故案例,并不时地讯问如何安全使用燃气和家庭出现用气安全隐患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墩船舶撞击力识别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主要研究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南京长江大桥桥墩船撞力识别。在建立了南京桥4#桥墩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后,对4#桥墩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基于MATLAB平台建立了“船撞力-响应”神经网络,由沃辛试验船撞力曲线计算得到了船对桥墩的撞击响应并作为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由桥墩墩顶的响应可有效识别船舶撞击力的大小、方向和撞击位置,该神经网络可用于有、无噪声干扰的船撞力识别,并且具有良好的容错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胡勇 《人民长江》2003,34(6):41-43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桥址距上游南京长江大桥约2 000 m,2桥间最短航程约2.0 km,距下游八卦洲洲头2.3 km.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南京河段为一级航道,日最高上、下行船只达2 200余艘,而此河段由于八卦洲的影响,河势变化复杂.桥墩布置方案必须充分考虑航运的要求以及河势的变化.设计中,在充分考虑了地质、水文、航运等各种因素,比较了几种孔跨布置方案,最后选择了最佳的孔跨与桥墩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列车走行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将车桥作为联合动力体系,建立了高速列车与大跨度斜拉桥的车桥耦合动力分析模型。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3塔斜拉桥方案为例,分析了大跨度斜拉桥在ICE高速列车作用下的车桥动力响应特点;同时,基于合理的列车走行性评价指标,对高速列车通过大跨度斜拉桥时的走行安全性与舒适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大跨度斜拉桥用于高速铁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