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12篇
电工技术   6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39篇
化学工业   2388篇
金属工艺   177篇
机械仪表   215篇
建筑科学   195篇
矿业工程   73篇
能源动力   345篇
轻工业   59篇
水利工程   26篇
石油天然气   7905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4篇
冶金工业   48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18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667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87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697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641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43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294篇
  1994年   266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油田生产的原油中含有足够的水,采取最佳的原油脱水工艺技术措施,可促使原油中的含水达到行业标准的规定,得到合格的油品外输,完成油田油气集输生产的任务。原油中不仅含有水,而且含有机械杂质,给油田生产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3.
由于长输原油管道输送距离较长,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量的消耗。而在长输原油管道中采用合理的节能降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原油输送过程中的能耗,从而降低输送成本。文章对我国长输原油管道输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长输原油管道的节能降耗技术及其经济性,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原油的使用率也逐渐增大,原油一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对原油的使用要注意节能减排,提高原油的使用效率。现阶段,我国从油田开采出来的原油含水率是比较高的,在对原油脱水的过程中原油的耗损非常严重,针对这种情况,石油公司必须要重视对含水原油脱水的工作,针对有关原油脱水节能办法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对加强脱水的技术手段,注意在脱水的过程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必须避免造成原油的过度耗损,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未来的时间里,油价可能会下降,不会变的起伏不断,而是油价低会成为常态。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要不断转变发展模式,改变传统的脱水措施,提高原油脱水节能的技术手段,主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尽量避免对原油的浪费,提高原油的质量并且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石油机械》2020,(5):58-64
现有文献对原油在海水中的泄漏扩散规律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VOF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研究了海水流速和油品泄漏速度对海底埋地原油管道泄漏扩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流速增加,原油扩散至海面的横向扩散距离增加,扩散时间延长,海水流速大于1. 5 m/s时对原油在海水中的扩散影响显著,海水流速为0. 35 m/s时原油到达海面的横向扩散距离为12. 688 m;随泄漏速度增大,原油扩散至海面的时间缩短,与泄漏速度为2 m/s时相比,泄漏速度为8 m/s所用时间缩短约;原油在海泥中的扩散范围随着泄漏速度增加而增大,同一泄漏速度下随着泄漏时间延长,原油在海泥横向和纵向的扩散距离在增长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原油在海泥中所受的横向阻力小于纵向阻力。研究结果可为准确预测海底埋地原油管道泄漏范围及制定应急抢险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7.
孙岩冰 《中国石油石化》2006,(24):36-39,42-45
磨合八年、改革三次后,“原油成本法”有望成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但是,挂钩国际原油仍未摆脱“计划调控”的窠臼,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油价失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成藏期次的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油藏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塔河油田的成藏期次进行了探讨。塔河油田稠油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但色谱基线不同程度抬升;原油非烃和沥青质碳同位素偏轻,族组成碳同位素发生倒转;原油中普遍含有25-降藿烷。这些特征表明该区油藏经历了至少两期成藏过程,早期充注原油遭受生物降解作用后又受到高成熟原油充注。塔河油田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成熟度较高,为成熟—过成熟阶段产物,亦显示了两期充注的特征:早期充注的为典型的原油伴生气,充注时间与后期原油的充注时间相同;晚期充注的为高温裂解气,充注方向为自东向西。因此,塔河油田至少存在着3次油气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9.
油藏演化的两个极端过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油气藏形成之后,在地质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储集层中的油气一般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油气藏中则发生明显的蚀变。其中两个极端的演化过程,一是抬升破坏形成生物降解沥青,一是深埋发生原油裂解转化成焦沥青和天然气。生物降解沥青没有一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呈席状分布,沥青反射率低,抽提物具有明显的生物降解特征。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沥青反射率很高而无常规抽提物。原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在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上与干酪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有别。图6参15  相似文献   
10.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