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265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57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73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3篇
冶金工业   80篇
自动化技术   45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树》以斯坦的一生为线索,在叙事时间的进程中融入对生命的深入思考,具有宏魄的内涵和史诗般的气韵。怀特对时间自如的处理充满了思考的张力。他用顺叙清晰地勾勒出故事的框架,用追叙和预叙打破了故事时间正常发生序列的安排,叙事时间由单一变得立体,使文本获得了别样的艺术韵味。从而使读者打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和斯坦一起在时间的河流中寻找生命的依托和心灵的安顿。  相似文献   
2.
苏曼殊一生徘徊、挣扎于世间法与世外法之间。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刻的思想矛盾使得他的小说在呈现出清新婉丽、悲凉感伤的风格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叙事张力。从《绛纱记》所表现出来的尴尬叙事,也许可以管窥到佛家境界、尘世生活的双重诱惑带来的富有浪漫气质的深渊诗情才是苏曼殊伤心人别有怀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比较《妻妾成群》与《简爱》、《红粉》与《小巷深处》,分析了苏童的“女性化”小说在叙事模式和思考方式方面与女性作家及现实主义作家的不同。认为苏童的小说描写女性相互间的争斗,揭示她们性格中固有的缺陷和自身文化的局限,他以比女作家更“女人”、比男作家更深刻、比一般现实主义作家更具先锋性的写作姿态,开创了为大众所喜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4.
《昌奈斯维尔事件》是美国新生代黑人作家戴维·布拉德利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作品以约翰祖辈的英雄壮举为叙事基础,重构了一段黑人家族光辉史。作者以历史和想象并置为对抗性叙事策略,重建黑人民族的历史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以战争的旁观者又是介入者的身份,深刻挖掘了正面战场背后权威与人性的冲突,揭示了政治领域的历史真实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真实.战争的暴力行动是权威的表现形式,是权威话语的具体化.这种话语促成许多二元对立结构的形成:敌人/朋友、生存/死亡、自然人/社会人.消解这些二元对立结构的方式是唯一而不可违的:权威决定一切,顺权威者存,逆权威者亡.通过构建权威与人性冲突的叙事,作者超越了二元对立观,表达了他的人性关怀之声.  相似文献   
6.
<伤逝>围绕着理想与绝望这一人生核心问题,通过涓生与子君人生理想终极悖论的层层设置,不断突围和最终否定,阐释出无论是人生理想、反抗,还是绝望,都应清醒地把握当时的社会现状与自我的人生状况.文本准确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与人生,把人生哲理和当时社会现实紧紧结合在一起,让读者透过时代脉搏的律动,感受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7.
叙述视角的选择直接影响作品的结构和读者的接受程度。李锐小说的叙述手法,往往根据其文本悲剧意蕴的表达而选择相应的叙述视角,从而使其小说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情节所呈现出的"家常"叙事模式继承了源起于《诗经》等传统文学的这份"家常",在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中,展开情节的家常叙述。这一描写"家常生活"的叙事传统也延伸到后来的中国诗、史、小说和戏曲领域,深深扎根于张爱玲的创作思维中,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创伤是劳伦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在短篇小说《菊花的清香》中,劳伦斯运用固定式内聚焦、记忆闪回与重复、延宕等叙事技术,书写了在工业主义蹂躏下的生态创伤和家庭创伤,记录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面对创伤和接受创伤的艰难过程,表达出现代人治愈创伤和超越创伤的可能与希望.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创伤代表的是现代人的集体创伤无意识,生态和家庭创伤是二十世纪社会创伤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南昌水专学报》2016,(2):46-51
网络社会的发展建构着当代少年的文化生活空间,社会转型中城镇化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留守少年群体也无疑受之影响深刻。网络对虚拟世界的强大建构功能模糊了留守少年的认知世界,使得其潜伏的人性阴暗面愈发突显。文章以湖南"留守少年杀师案"为例,指出网络社会对留守少年心理异化产生的黏联缘由,呈现留守少年囿于"网络被叙事"下的诸多心理困境表征,从媒介认知、媒介选择、媒介践行的三维面向深入分析该群体心理异化产生背后的文化肌理,并提出建立属于留守少年自身的话语传播体系、赋予"我们"式的话语传播权利是留守少年心理异化的突围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