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38篇
  免费   1145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电工技术   215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063篇
化学工业   1414篇
金属工艺   436篇
机械仪表   2546篇
建筑科学   1903篇
矿业工程   605篇
能源动力   939篇
轻工业   843篇
水利工程   314篇
石油天然气   503篇
武器工业   129篇
无线电   18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79篇
冶金工业   603篇
原子能技术   817篇
自动化技术   272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446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90篇
  2020年   410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259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610篇
  2014年   1312篇
  2013年   885篇
  2012年   835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969篇
  2009年   850篇
  2008年   1229篇
  2007年   843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658篇
  2003年   650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553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28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60篇
  1991年   302篇
  1990年   208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下游酪氨酸激酶7(Downstream of tyrosine kinase 7,DOK7)一直被认为与先天性肌无力综合症(Congential myasthenic syndrome,CMS)息息相关,但是近些年的研究表明DOK7还与一些肿瘤表型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可能成为特定的肿瘤标志物,而目前在肿瘤领域中与DOK7相关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值得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整理了近几年来有关于DOK7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联文献并加以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可能的思路与肿瘤治疗策略,同时对DOK7基因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电子技术》2019,(8):82-88
针对目前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存在的识别精度不高和漏诊率、误诊率降低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成深度信念网络(DBN)的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首先,探讨不同的隐层数和隐层节点数对DBN识别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合适的网络结构,并以该网络结构在三个模态(CT,PET,PET/CT)肺部图像构成的样本空间构建三个单一DBN个体分类器(CT-DBN,PET-DBN,PET/CT-DBN);然后,探讨输入图像大小、RBM学习率、训练批次大小、反向传播次数对DBN识别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合适的参数训练三个单一DBN个体分类器;最后,采用"相对多数投票法"对三个DBN个体分类器进行集成,得到该模型的最终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集成DBN的肺部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三个单一DBN个体分类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表达纯化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蛋白,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E.coli中表达C-端带有6×His标签的可溶性TRAIL蛋白,并优化诱导时间(4、6和8 h)和诱导剂IPTG的浓度(0.06、0.125、0.25、0.5、1 mmol/L)。表达产物经Ni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RAIL(终浓度分别为100、200、400 ng/ml)的活性,并检测亲和层析过程中两种洗脱方式(洗脱液4℃留柱过夜后进行洗脱和洗脱液进柱后直接收集流出液)及纯化过程中两次透析的时间(均为24和48 h)对TRAIL活性的影响。结果最佳诱导时间为6 h,最佳IPTG诱导浓度为0.5 mmol/L。表达产物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20%,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可与兔抗人TRAIL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TRAIL终浓度为100、200和400 ng/ml的实验组的抑制率分别约为36%、53%和73%。亲和层析的两种洗脱方式的TRAIL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48 h比透析24 h获得的TRAIL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 TRAIL蛋白成功在E.coli中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优化后的TRAIL诱导条件和纯化方法可进一步大量生产高TRAIL蛋白的活性,满足了TRAIL的基础及临床相关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测试》2015,(Z1):101-104
为解决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性能检测及检测人员操作时不受X射线的辐照,研制一套改进的DSA计量性能体模装置。体模的设计采用有机玻璃材料进行加工;模块的移动采用无线电信号遥控的方法;体模的性能试验在正常状态的DSA系统上进行。研究设计有机玻璃动脉模拟模块插件、骨骼模块插件、对比度线性模块插件和低对比度分辨力模块插件;模块的移动利用遥控驱动装置。试验得到:在不加载骨骼模块时,能看到直径为1mm的动脉模拟血管,同时能分辨直径2mm的模拟血管上1/2血管大小的血管瘤或栓塞;加载骨骼体模块后,可以分辨碘浓度为150mg/cm3、直径2mm的模拟动脉;遥控装置遥控距离50m,移动速度28mm/s。结果表明:体模装置完全符合国家规程JJG 1067——2011《医用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X射线辐射源》要求;应用无线电遥控移动模块插件,避免操作时受到X射线的照射。  相似文献   
7.
8.
《Planning》2015,(1)
目的 探讨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病例,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47岁(38~57岁);既往均无腺样囊性癌病史,1例患者既往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史。镜下检查4例均为筛状/管状型腺样囊性癌,3例累及甲状腺组织,3例累及神经组织,未见淋巴结受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P16、CD117、BCL2、P63、SMA均阳性,Ki67指数平均8%,TTF1和P53均阴性;4例中基底膜样物胶原Ⅳ阳性;组织化学染色示AB/PAS阳性。术后均接受总剂量为48~56 Gy的放疗,随访6~120个月,平均72.5个月,1例术后96个月复发,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是罕见的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肿瘤生长缓慢,就诊时多数已侵及甲状腺组织,需要与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相鉴别,特别是在甲状腺穿刺及术中冰冻检查时。结合电子喉气管镜下表现、典型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准确诊断。手术难以切除干净,术后放疗对延缓疾病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对输电线路常见的故障类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对典型类型故障的辨识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输电线路故障智能诊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