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请求确认无效合同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各种观点及理由,认为请求确认无效合同属诉讼法上确认之诉,不同于追诉时效,不应适用诉讼时效:无效合同确认后的赔偿损失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应从裁判确认合同无效的次日起算,返还财产请求权属于物上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2.
姚宗国 《建筑》2011,(1):46-48
所谓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期间,而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民事法律制度。根据引起时效发生的事实状态的不同以及由此导致的法律效果的不同,可将时效区分  相似文献   
3.
晋瑾 《网友世界》2013,(14):58-58,61
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是经济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产品缺陷责任意识,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在经济中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相应的产品缺陷责任制度。公平划定责任主体与受害者之间的责任,建立全社会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系统,有利于保护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生产者、销售者在经营中防范风险,弥补经营风险,推动社会和谐及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4.
诉讼时效届满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各国规定不一。有实体权消灭主义,诉权消灭主义,抗辩权发生主义。在我国,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依然享有实体权利和起诉权,但丧失胜诉权。因而我国采用的实际是胜诉权消灭说。上述立法例各有利弊,但抗辩权发生主义乃大多数国家的通例,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值得我们选择。  相似文献   
5.
诉权保护是主体权利的重要内容,对诉权的保护不能是无限的.当权利人在一定期限内不行使诉权的情况下,即丧失要求国家对该权利进行强制保护的权利.依据法律,只有债权请求权才能成为诉讼时效的客体.将物权请求权完全排斥于诉讼时效的客体之外.围绕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问题展开探讨.依据诉讼时效的一般原理,大部分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但从实现诉讼时效制度社会目的的角度出发,认为物权请求权中的恢复原状请求权和返还原物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类似,应该成为诉讼时效的客体,如果将其排斥在外将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
我国《民法总则》颁布施行后,将普通诉讼时效由原来《民法通则》规定的两年变为三年,新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民事诉讼时效适用问题,尤其是旧的特别法与新的一般法关于诉讼时效的冲突。同时诉讼时效适用的特殊问题,例如计算方法、举证责任、不适用诉讼时效等也值得关注,在民法典尚未颁行之前,诉讼时效的特殊问题仍需要通过学理上的解释或实践中的做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7)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关于违约金赔付所涉及到的诉讼时效缺乏相关的标准与规则,导致在诉讼方面发生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就买卖合同履行中的诉讼时效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陕西建筑与建材》2010,(12):99-100
在审判实践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原告索赔的诉讼请求或被告反诉的诉讼请求全部或部分被法院驳回,其原因不是别的,仅仅是因为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反诉的日期过晚,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而使他们丧失了索赔的权利(胜诉权)。这完全是当事人自己疏忽造成的。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怠于行使其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法典制定过程中的两个侵权行为法草案对雇佣人赔偿责任规定的差异表明目前我国学界对此问题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在归责原则上,由于无过错归责符合现代社会公平及网络分散理念,已成为国际立法趋势,因此我国应当采取无过错归责原则。在一些如受雇人范围、主观心理状态等细节问题也仍未形成统一认识,并且,当前的讨论中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诉讼时效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