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贻贝粘附单元DOPA(3,4-二羟基苯丙氨酸)的结构与性质,得分子的几何构型、原子电荷分布、反应活性及热力学等参数,表明:DOPA苯环易与HClO(次氯酸)发生亲电取代反应(1),生成3-氯4,5-二羟基苯丙氨酸,阻碍生成贻贝内超强粘附单元DOPA二联体,降低粘附蛋白间粘性;DOPA侧链易与HClO发生亲电亲核反应(2),促使DOPA侧链的断裂,降低粘附蛋白内粘性;在相同温度下,反应(1)和反应(2)的△G<0,且△G(1)<△G(2),反应(1)较易发生.  相似文献   
2.
仿贻贝类含儿茶酚改性聚乙烯醇黏附凝胶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儿茶酚(catechol)接枝到聚乙烯醇(PVA)侧基上,得到改性聚乙烯醇(m-PVA),以模拟贻贝类分泌的黏附蛋白液。通过(UV-spectra)、(FT-IR)及(H1NMR)证实了m-PVA的大分子结构,并计算出接枝率大约为10%。此外,通过热失重分析(TG)表征了mPVA的热稳定性能。对于模拟贻贝类黏附凝胶的形成机理,通过UV-spectra研究了m-PVA在不同p H值条件下对三价铁离子(Fe3+)的络合作用及所形成的黏附凝胶,以及在高碘酸钠(Na IO4)的氧化下,通过化学交联得到的具有黏附性质的凝胶。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最终合成出具有一定黏附性质的m-PVA凝胶,在一定程度上对贻贝类黏附凝胶进行了仿生。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法测定贻贝中的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贻贝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作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浓硫酸溶液和硅胶-弗罗里土固相萃取柱净化,再采用GC-ECD进行分析。本方法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2.5~100μ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51;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检出限分别在0.01~0.04μg/kg和0.039~0.24μg/kg;各组分加标回收率在75%~115%之间(n=6),RSD15%。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贻贝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Maillard反应对紫贻贝酶解液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贻贝酶解液为原料,采用氨基酸分析、GC-MS分析法、电子鼻技术并结合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Maillard反应对紫贻贝酶解液风味变化的影响。氨基酸分析表明:酶解液中的游离氨基酸除丙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外,其余的大部分氨基酸参与了Maillard反应。GC-MS结果表明:未发生Maillard反应的样品EHS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羧酸类和醛类,部分Maillard反应的样品NARS和充分Maillard反应的样品ARS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羧酸类、酯类、酮类、醛类、吡嗪类、醇类、含硫类等化合物,说明Maillard反应是产生海鲜风味物质的主要途径。后两者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差异显著,样品ARS含有的能产生海鲜味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明显比样品NARS的多,其含量也比样品NARS的丰富。电子鼻响应值分析表明:与样品EHS和样品NARS不同,样品ARS中产生了较多的芳香成分、氮氧化合物、烷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等。Maillard反应过程有利于海鲜风味成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贻贝酶解物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贻贝酶解物对离体实验系统(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从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3种酶中筛选出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作为酶解贻贝制备具有较高清除羟自由基活性酶解物的理想水解酶;并通过正交实验L9(3^4)对2种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温度60℃、酶解时间15min、DH7.5、酶质量分数1.00%的水解条件下,酶解物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佳;胰蛋白酶在温度45℃、酶解时间35min,pH8,5、酶质量分数0.75%的水解条件下,酶解物对羟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佳。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在最大洗脱峰时有最大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峰,清除率为76.15%,在最大峰处酶解物中活性肽的分子量为1.4kDa;胰蛋白酶酶解物在最大洗脱峰时也有最大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峰,其清除率为69.13%,该峰处活性肽的分子量也为1.4kDa。  相似文献   
6.
贻贝过氧化氢酶的纯化及部分性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林少琴  兰瑞芳  余萍  程蔚 《食品科学》2000,21(11):22-24
新鲜贻贝肉匀浆抽提液经硫酸铵盐析、DEAE-SepharoseFF柱层纯化,得到一种过氧化氢酶。该酶为糖蛋白,亚基分子量约为76000,中性糖含量约为10.56%,研究结果表明,贻贝过氧化氢酶的最佳PH7.0左右,对热不稳定,45℃保温15min,酶的残余活力约为70%;60℃保温15min,则酶的残余活力仅剩10.6%左右。NaN3、KCN及某些金属离子如Pb^2+、Hg^2+、Fe^2+、Cd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悲翠贻贝休闲食品的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着重研究了调味料对悲翠贻贝的色泽,质地和风味等方面的影响,筛选了悲翠贻贝的最佳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18)
为研究苯并[α]芘(BaP)对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胚胎D型期的毒理作用,在观察翡翠贻贝胚胎发育的基础上,对D型期胚胎进行不同浓度的BaP胁迫实验,同时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讨了96h时的胚胎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表明,BaP暴露对翡翠贻贝D型面盘幼虫的变态发育存在显著影响,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大,畸形率显著增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翡翠贻贝D型面盘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最终LC50在38.88μg/L处趋于稳定,其安全质量浓度为3.71μg/L。不同浓度的BaP暴露均能引起D型期细胞DNA损伤,其最大损伤程度可达3级。BaP胁迫对D型期胚胎细胞的彗星尾长、尾距及彗星尾部DNA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3个指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为探讨纤维素对假交替单胞菌属细菌等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生物量和胞外产物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选取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幼虫附着变态具有高诱导和中等程度诱导活性的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Shewanella loihica,分析了纤维素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和生物被膜形成后,对生物被膜特性,如细菌密度、膜厚、胞外产物等的影响,以及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幼虫附着变态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纤维素对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无显著性影响(P>0.05),而纤维素与细菌共同形成的生物被膜及纤维素处理的生物被膜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生物被膜的特性分析发现,两种纤维素添加方式处理的生物被膜,与野生型单一生物被膜相比,细菌量均明显减少,膜厚降低,胞外多糖、胞外脂含量减少,而胞外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纤维素可通过调控细菌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膜厚和胞外产物等特性,最终影响厚壳贻贝幼虫的附着变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从低湿度表面形成自然微生物被膜中分离和纯化出9株海洋附着细菌,并进行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的鉴定以确定其菌名;在18℃、黑暗条件下培养48h后形成单一菌株的微生物被膜,研究了细菌不同初始密度条件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终密度变化及其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附着的影响。同时,将获得的序列与有亲缘关系的序列用Mega软件的CLUSTALW程序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海洋附着细菌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增加;9株海洋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其中Bacillus sp.2诱导活性最高,其诱导稚贝的附着率为68%;除Pseudoalteromonas sp.3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无显著相关性外(P>0.05),其余8株海洋细菌所形成的微生物被膜终密度与稚贝附着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微生物被膜终密度对稚贝附着的诱导活性与细菌种属无关。研究表明,低湿度表面的海洋附着细菌对厚壳贻贝的附着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的附着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