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81篇
  免费   7039篇
  国内免费   3610篇
电工技术   1661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3391篇
化学工业   13686篇
金属工艺   7422篇
机械仪表   2833篇
建筑科学   3326篇
矿业工程   1719篇
能源动力   2302篇
轻工业   2662篇
水利工程   559篇
石油天然气   1013篇
武器工业   649篇
无线电   617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116篇
冶金工业   6074篇
原子能技术   636篇
自动化技术   1109篇
  2024年   301篇
  2023年   1658篇
  2022年   1655篇
  2021年   2358篇
  2020年   2707篇
  2019年   2421篇
  2018年   2083篇
  2017年   2327篇
  2016年   2204篇
  2015年   2251篇
  2014年   3240篇
  2013年   3658篇
  2012年   3857篇
  2011年   4677篇
  2010年   3439篇
  2009年   3668篇
  2008年   3275篇
  2007年   3934篇
  2006年   3597篇
  2005年   3330篇
  2004年   2612篇
  2003年   2518篇
  2002年   2063篇
  2001年   1575篇
  2000年   1441篇
  1999年   1049篇
  1998年   944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72篇
  1994年   440篇
  1993年   331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208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57篇
  1981年   44篇
  1977年   30篇
  1971年   27篇
  1966年   27篇
  1965年   39篇
  1964年   27篇
  1955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A route to synthesize ZSM‐5 crystals with a bimodal micro/mesoscopic pore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e successful incorporation of the mesopores within the ZSM‐5 structure was performed using tetrapropylammonium hydroxide (TPAOH)‐impregnated mesoporous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nanotubes in the pores, which were encapsulated in the ZSM‐5 crystals during a solid rearrangement process within the framework. Such mesoporous ZSM‐5 zeolites can be readily obtained as powders, thin films, or monoliths.  相似文献   
4.
5.
实验考察了胜利孤东稠油井下催化水热裂解和乳化/催化水热裂解降黏效果。所用催化剂为水溶性铁镍钒体系,Fe3+∶Ni2+∶VO4+=5∶1∶1,100 g稠油与30 g 0.5%催化剂水溶液在240℃反应24小时。原始黏度(50℃)11.0和8.36 Pa.s的两种稠油裂解并静置除水后,黏度降低76.2%和75.6%,室温放置60天后降黏率下降小于3个百分点,气相色谱显示裂解后轻组分明显增加,红外光谱显示稠油组分发生脱羧反应且芳环数减少。讨论了稠油催化水热裂解反应机理。所用化学助剂JN-A在油水中均可溶,耐温达250℃,耐矿化度达50 g/L,其水溶液以30∶100的质量比与稠油混合时形成低黏度的O/W乳状液。当水相含1.0%JN-A和0.5%催化剂时,两种稠油水热裂解后的反应混合物为O/W乳状液,黏度仅为319和309 mPa.s,静置除水后的稠油降黏率增加到86.5%和87.3%,其中的轻组分含量进一步增加。该井下乳化/催化水热裂解复合降黏法成功地用于孤东两口蒸汽吞吐井,稠油井作业后初期采出的原油黏度由~9 Pa.s降低到1 Pa.s左右,随采油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约50天后超过4Pa.s。图2表6参5。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Fe-Ni粉末的相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XRD和Moessbauer等方法,研究了在Ar气氛下机械合金化Fe—Ni粉末相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机械合金化Fe64-Ni36粉末过程中,fcc相的数量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先增加然后减少,与加乙醇球磨Fe64-Ni36的情形相同.当Ni的含量(原子分数)大于50%时,有fcc相、顺磁相和FeNi3形成,当Ni的含量低于50%时,bcc相的数量随着Ni含量减少而增加.Moessbauer谱的结果表明,因球磨时间或Fe、Ni比例的不同,Fe—Ni球磨粉末固溶体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子配比。  相似文献   
7.
用CMOS工艺实现VSR光电集成接收机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Gbit/s速率的甚短距离光传输系统VSR(Very Short Reach)中的接收机。分析了几种有希望用于VSR系统的CMOS工艺兼容的光电探测器。提出用CMOS电路实现VSR光电集成(OEIC)接收机的可能性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型连杆流线简易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大型连杆流线的简易试验方法及其评价原则。该方法可清晰显示流线,并适合任何尺寸和形状的锻造连杆的流线试验。  相似文献   
9.
Three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of Au‐nanoparticle/CdS‐nanoparticle arrays are organized on Au/quartz electrodes for enhanced photocurrent generation. In one configuration, Au‐nanoparticles are covalently linked to the electrode and the CdS‐nanoparticles are covalently linked to the bare Au‐nanoparticle assembly. The resulting photocurrent, φ = 7.5 %, is ca. 9‐fold higher than the photocurrent originating from a CdS‐nanoparticle layer that lacks the Au‐nanoparticles, φ = 0.8 %. The enhanced photocurrent in the Au/CdS nanoparticle array is attributed to effective charge separation of the electron–hole pair by the injection of conduction‐band electrons from the CdS‐ to the Au‐nanoparticles. Two other configurations involving electrostatically stabilized bipyridinium‐crosslinked Au/CdS or CdS/Au nanoparticle arrays were assembled on the Au/quartz crystal. The photocurrent quantum yields in the two systems are φ = 10 % and φ = 5 %, respectively. The photocurrents in control systems that include electrostatically bridged Au/CdS or CdS/Au nanoparticles by oligocationic units that lack electron‐acceptor units a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e values observed in the analogous bipyridinium‐bridged systems. The enhanced photocurrents in the bipyridinium‐crosslinked systems is attributed to the stepwise electron transfer of conduction‐band electrons to the Au‐nanoparticles by the bipyridinium relay bridge, a process that stabilizes the electron–hole pair against recombination and leads to effective charge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10.
随着更加精细的SMT、BGA等表面贴装技术的运用,化学沉镍金(ENIG)作为线路板最终表面处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可怕的“黑盘”现象也随之更广泛地“流行”起来,直接导致贴装后元器件焊接点不规则接触不良。为了贯彻执行最好的流程控制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了解这种焊接失败的产生机理是非常重要的,及早的观测到可能发生“黑盘”现象的迹象变得同样关键。本文介绍了一种简单的预先探测ENIG镍层“黑盘”现象的测试方法-镍层耐硝酸腐蚀性测试,这种测试可以用于作为一种常规的测试方法监测一般化学沉镍溶液在有效使用寿命范围内新鲜沉积的镍层的质量。利用Weibull概率统计分析在不同的金属置换周期(MTO)下镍层的可靠性能表现。结合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个镍层耐硝酸腐蚀性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