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1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原位合成法、水热法、共沉淀法和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负载型纳米Fe2O3/Al2O3催化剂前驱体,并进一步将其还原和硫化制成FeS/Al2O3催化剂用于H2S分解制氢的反应中,同时用BET、XRD、TPR和IR等对催化剂或前驱体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孔径分布、还原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合成法制备的FeS/Al2O3催化剂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硫化,H2S在该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化学吸附态较强,H2S容易发生解离,初活性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60 h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FeS2薄膜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光电转换材料,改善光电转换效率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进一步阐明电传导规律和机制是探索改善FeS2薄膜光电转换效率有效途径的前提之一。本文概述了FeS2薄膜电学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硫化制备工艺及掺杂效应对FeS2薄膜电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晶界势垒模型、跳跃传导模型及晶体点缺陷理论等FeS2薄膜电传导相关机制,讨论了FeS2薄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FeS2-thin films with good crystallinity were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method which consists of sulphuration, under vacuum, of amorphous iron oxide thin films pre-deposited by spray pyrolysis of FeCl3·6H2O (0.03 M)-based aqueous solution onto glass substrates heated at 350 °C. At optimum sulphuration temperature (450 °C) and duration (6 h), black green layers having granular structure and high absorption coefficient (5.104 cm−1) were obtained. The study of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as-prepared films vs. th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showed three temperature domain dependence of the conductivity behaviour. The first one corresponds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range (330 K–550 K) for which an Arrhenius plot type was obtained. The activation energy value was estimated at about 61.47 meV. The second domain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range (80 K–330 K) showed a variable activation energy between the grain boundaries. The barrier height, , was estimated to 27±0.5 meV,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 was evaluated at about 14±0.5 meV. We found that at lower temperatures (20 K–80 K), the conductivity is governed by two conduction types. The density of localised states, was about 2.45×1020 eV−1 cm−3.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以FeSO4和(NH2)2CS为反应前驱物,在聚乙烯吡略烷酮(PVP)作表面活性剂的醇-水体系中获得了晶粒完整的FeS2(Pyrite)粉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合成样品的晶相组成、分散性、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以PVP为表面活性剂可以显著提高产物的分散性,适当调节PVP的用量可以有效调控FeS2晶体的大小与形貌.  相似文献   
5.
FeS和CuSn8Ni1粉末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载荷情况下所制备的FeS/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膜与转移膜特征。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提高了FeS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性能,进而提高了材料减摩耐磨性能;当载荷较小时,摩擦副表面接触不稳定,复合转移膜不连续,摩擦因数波动大;载荷较大时,复合转移膜易破损,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变差;当载荷为150 N时,载荷适宜,材料表面软化,复合转移膜更加完整,摩擦因数较小。  相似文献   
6.
由于FeS2具有窄的禁带宽度(Eg=0.95eV)和高的吸收系数(α>6×105cm-1),使它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太阳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用射频溅射制备铁膜,然后在真空中(10-1Pa),通过控制时间和温度进行硫化。经XRD和AES对薄膜进行分析,表明试样在硫化温度T=400℃,时间t=48h的条件下,Fe膜转变为FeS2膜  相似文献   
7.
钠离子电池(SIBs)因元素丰度高、成本低,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探索潜在的适配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其中,高容量转化型负极材料硫化铁因元素丰度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备受关注。以活性大红染料为碳源,通过溶剂除杂和高温退火过程合成了小于2 nm超薄氮、硫掺杂碳材料包裹二硫化铁(FeS2/N,S-C)微米颗粒复合材料。三维连续的碳网络与杂原子掺杂,能够协同促进快速的电子传导,可有效缓解二硫化铁储钠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同时,质量分数低于4%的极低碳含量有助于提升电极和电池的质量及体积能量密度。研究结果表明,FeS2/N,S-C电极具有较高的可逆比容量(在0.1 A/g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达到758 mA·h/g)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0 A/g电流密度下保持207 mA·h/g的可逆比容量)。该研究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潜在的低成本钠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同时探索了高效氮掺杂碳包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含纳米Al_2O_3/Fe_3O_4的FeS固体润滑复合层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氮碳共渗与离子渗硫复合处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FeS固体润滑复合层,复合层中硫化物表层厚度约为10μm,其硫化物颗粒与孔隙均在微纳米量级且分布均匀。复合层相组成主要为FeSFeS2和Fe3N。在含0.1%n-Al2O3+0.08%n-Fe3O4液体石蜡润滑下,复合层与纳米Al2O3/Fe3O4复合添加剂产生协同作用,磨损表面形成了由硫化物、硫酸盐、氮化物等组成的化学反应膜,使FeS固体润滑复合层表面摩擦因数最低,始终保持在0.07左右,体积磨损量最小,比未渗表面降低了92%,比渗硫表面和氮碳共渗表面分别降低了85%和44%。  相似文献   
9.
FeS阳极氧化电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温合成法制备了FeS,用电位扫描、旋转电极、恒电位电解等技术研究了FeS在电解液0.5mol/LH2SO4+0.5mol/LK2SO4(25℃,PH=0.70)中的阳极氧化过程。结果表明,FeS阳极氧化过程遵循“活性氧化一钝化--活性氧化”规律,在0.7 ̄1.4V之间出现钝化区。第一个活性经区的Tafel方程为η=0.468+0.0289lnJ,在高过电位区,FeS阳极反应受固相扩散传质步骤控  相似文献   
10.
FeS2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铁矿(FeS2)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硫化工艺、薄膜厚度及掺杂元素对FeS2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指出了现阶段在FeS2薄膜光电性能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