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金属工艺   4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含稀土半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半钢的冲击韧度 (αK)、抗弯强度 (σbb)和相对韧性 (σbb× f )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变化较明显 ,而硬度 (HRC)受奥氏体化温度影响较小 ,当奥氏体化温度为 960℃时 ,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根据扩散和相变动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定量金相法研究GCr15钢的奥氏体化过程。分析奥氏体化后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和颗粒尺寸与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奥氏体化后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和碳化物平均粒径的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曲线与实验数据基本符合;奥氏体化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越小,碳化物平均粒径也越小。该模型能够预测一定奥氏体化条件下剩余碳化物体积分数和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E550级高强度钢850~1000 ℃系列奥氏体化温度下组织演变规律和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性能。建立了奥氏体化温度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数学关系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高度吻合。检测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试板分别在600 ℃和670 ℃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选择880~930 ℃范围得到原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配合670 ℃回火,得到的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4.
详细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调质钢40CrNiMo的淬透性、以0.7℃/s淬火后组织及调质处理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从800提高至1000℃,材料的淬透性逐渐增加,尤其是当奥氏体化温度提高至950℃以后,淬透性增加幅度显著变大.当奥氏体化温度为800℃时,组织中存在相对多的铁素体,使得淬火后...  相似文献   
5.
奥氏体状态控制及零保温加热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加热奥氏体化的TTA图与奥氏体晶粒、Ms、Hv的关系,通过作图法建立了连续加热奥氏体化及生产上实际的加热奥氏体化过程中奥氏体内碳浓度不均匀性及其变化规律图,认为最佳奥氏体状态是铁素体消失时的奥氏体,它可最有效的细化冷却后的组织。并根据国内热处理设备现状指出传统加热温度下零保温加热工艺的现实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规格的M2高速钢经不同工艺奥氏体化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较低温度(1150℃)奥氏体化时,原材料规格(即碳化物不均匀度)和奥氏体化时间对淬火晶粒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不大;1210℃奥氏体化时间对淬火晶粒度和抗弯强度影响很大;1210℃长时间奥氏体化对淬火晶粒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大于原材料规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以及变形温度对4Cr5MoV1Si(H13)钢高温脆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奥氏体化温度等于或大于115℃时出现高温脆性。作者认为沿晶界析出的第二相颗粒、碳化物在热变形过程中的动态析出、杂质原子在晶界的偏析以及晶粒尺寸的大小是影响高温脆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OM和SEM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HSLA钢组织演变和低温韧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奥氏体化温度由850℃升高至950℃(实验钢的AC3温度为819℃)并保温30 min后,奥氏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由7.22 μm增大到17.39 μm,在850~950℃淬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延伸...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膨胀试验研究了9Cr钢随冷却速度变化的相变行为,设定奥氏体化温度分别为860和1000℃,利用 OM、SEM、TEM、XRD和室温拉伸对比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下9Cr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加,9 Cr 钢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贝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其中马氏体相变临界冷速为1.6℃/s;860℃热处理后9Cr钢的显微组织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和少量等轴铁素体,并有4%的残余奥氏体;奥氏体化温度升至1000℃后,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加,9Cr 钢中铁素体几乎消失,板条特征更加明显,力学性能与860℃热处理后基本相同,均达到 HL级抽油杆钢的要求,说明9Cr钢具有较宽的工艺窗口.  相似文献   
10.
谢昀映  成毅  吴广新 《表面技术》2020,49(4):245-253
目的探究奥氏体化工艺对铝硅镀层氧化层厚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及其演变机理。方法以热浸镀Al-10%Si的22MnB5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观察镀层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氧化层厚度的变化和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当试样以15℃/s的速率升温到900℃后立即水淬,镀层氧化层最薄,当试样升温到900℃保温5 min后水淬,镀层氧化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镀层表面出现孔洞和脱落的现象,氧化层厚度明显增加。结论奥氏体化保温时间比奥氏体化升温速率对镀层氧化层厚度的影响更大,保温时间越长,氧渗入镀层的深度越深,氧化层越厚,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不利于镀层氧化层保持完整性,影响镀层对钢基体的保护功能。镀层及其氧化层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为:镀层中首先形成Al2Fe3Si3(τ1)和Fe2Al5相,随后Fe2Al5相生长并伴随FeAl2相形成,而后FeAl2+Fe2Al5相生长且有FeAl析出,随后FeAl相生长,氧化层出现孔洞,最后氧化层破裂,镀层表面孔洞增加,最终组织为FeAl2+Fe2Al5+Fe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