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94篇
金属工艺   1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显敏 《上海染料》2020,48(2):19-20
介绍了通过初级颜料的润湿、研磨与分散、稳定处理技术,使助剂和树脂均匀地包裹在颜料表面,并通过特殊工艺制得水性和油性色浆粉,并赋予了很好的速溶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原丝质量控制、原料选择、油剂的选用和工艺条件等方面介绍了PE/PP(聚乙烯/聚丙烯)皮芯复合超短纤维生产技术,指出分散性是超短纤维最主要的控制指标,3mm纤维是超短纤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Cellulose ethers are important materials with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y are widely employed as stabilizers and viscosity enhancers for dispersed systems, binders in granulation process and as film formers for tablets. These polymers, however, exhibit challenge during preparation of their aqueous dispersions. Rapid hydration of their surfaces causes formation of a gel that prevents water from reaching the inner core of the particle. Moreover, the surfaces of these particles become sticky, thus leading to agglomeration, eventually reducing their dispersion kinetics. Numerous procedures have been tested to improve dispersibility of cellulose ethers. These include the use of cross-linking agents, alteration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adjustment of water content of cellulose ether, modification by attaching hydrophobic substituents and co-processing using various excipients. Among these, co-processing has provided the most encouraging result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poor dispersibility of cellulose ethers and the role of co-processing technologies in overcoming the challenge.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highlight various co-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specific role of excipients used for co-processing.  相似文献   
4.
纳米金刚石膜的成核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直流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DC arc pla sma jet)系统制备了纳米金刚石膜(NCD),研究了不同的金刚石成核剂溶液对NCD 膜的成核及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成核剂溶液中添加二甲基亚砜(DMSO)后成核密度明显 得到提高,而 且制备的NCD膜晶粒分布均匀、致密。当金刚石粉体作为成核剂时,随着其粒径 的增大,NCD膜成核密度下降,晶粒的尺寸均匀性也变差,而粒径为5nm的金刚石纳米粒 子作为成核剂时,NCD膜晶粒间结合致密、颗粒分布均匀。最后,选择5nm的金刚石纳米 粒子和丙酮/DMSO配制的分散液作为成核剂配方,经过60min的生长 ,制备了粒径为50~70 nm的结晶性和品质良好的NCD膜,适用于高频声表面波(SAW)器件及各种光学窗口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景亭 《无机盐工业》2020,52(4):57-60
采用碳化法合成纳米碳酸钙,在反应过程中,调整反应起始温度合成不同晶型大小的纳米碳酸钙。通过透射电镜(TEM)、激光粒度仪对碳酸钙的物相、形貌、粒度进行分析,将改性纳米碳酸钙应用于硅酮胶基料制备及挤出性研究,分析改性纳米碳酸钙的颗粒大小、分散性、流变性能及表面改性剂对挤出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径介于50~90 nm,屈服值介于66.4~148.9 Pa,黏度介于0.5~0.75 mPa·s,硬脂酸钠与LH-2、LH-3两种包覆剂进行复配改性的纳米碳酸钙用于硅酮胶基料具有较好的挤出性能。  相似文献   
6.
对番茄红素纳米结构脂质体(lyco-NLC)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产品的平均粒径、多分散性系数(PDI)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物料因素和操作因素对lyco-NLC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对lyco-NLC进行了形貌观察和贮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lyco-NLC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总脂质质量浓度7.5 g/100 m L,固液脂质量比3.5∶1,表面活性剂吐温80质量浓度2 g/100 m L,均质压力50 MPa,均质次数3次。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lyco-NLC平均粒径为230 nm,PDI为0.23,包封率达到91.95%,产品中番茄红素载量高达4%,具有很好的水分散性。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lyco-NLC粒子呈规则的球形,分散均匀。30 d的贮藏实验表明lyco-NLC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平均粒径270 nm,PDI0.3)。  相似文献   
7.
8.
宫亭亭  吴明生 《橡胶工业》2021,68(1):0044-0049
利用超声波的乳化均质作用,将经水湿润的炭黑与稀释的天然胶乳混合均匀,然后采用蒸发成膜法和胶凝成膜法制备胶膜(炭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探究制膜方法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和功率对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成膜法成膜时间过长,打开的炭黑二次结构重新团聚,胶膜中炭黑分散性差,胶膜的拉伸强度较小,而胶凝成膜法稳定性更高,胶膜中炭黑分散性好;超声波处理时间为90 s、功率为840~960 W时,超声波的乳化均质效果最好,炭黑二次结构打开程度更高,此时采用胶凝成膜法制备胶膜,成膜速度快,炭黑来不及团聚,胶膜中炭黑分散性较好和结合橡胶较多,胶膜的拉伸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二甲基硅油、气相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采用Span60、Tween60和聚醚改性硅油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高效乳液型有机硅复合消泡剂。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与配方设计、乳化方式、乳化时间等制备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复合乳化剂4.5%,采用剂在油中法,乳化时间40 min。将其应用于水性苯丙涂料体系,结果表明,该消泡剂离心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好,在苯丙涂料中易分散。  相似文献   
10.
将粗纤度聚乙烯醇(PVA)纤维加入混凝土中,采用搅拌试验方法分析PVA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对比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PVA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分析其可施工性;对比不同纤维体积分数PVA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弯拉及劈裂抗拉强度和破坏状态来探索其综合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PVA纤维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分布较均匀不易结团;相对素混凝土,PVA纤维混凝土的坍落度略有下降;抗压强度无明显提高,抗弯拉及劈裂抗拉强度随着纤维体积分数增加呈二次函数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