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州秋季市售生蚝微生物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是了解广州秋季市售生蚝微生物污染状况。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发现秋季市售生蚝的微生物污染状况比较严重,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均出现严重超标,超标率分别达到68%和78%,即使在温度偏低的11月份超标现象仍较严重。所检样品中,弧菌超标更为严重,3个月弧菌的检出率则高达90%。结论是广州市售生蚝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严重,建议消费者不要生食或使用未煮熟的生蚝。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参加英国FAPAS分析实验室组织的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能力验证,对其实验结果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本次能力验证组织失效的原因。方法按照GB 4789.7-2013、SN/T1870-2016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进行实验,通过采用本实验室经常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对实验出现的异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M224d21A和M224d21B这2个冷藏运输箱包装的冻干样品由于储藏和运输等问题,导致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次能力验证分析对于我院在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品牌形象的确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检验工作者对于能力验证出现异常现象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沂市淡水鱼养殖、销售及餐饮环节中常见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现状,进一步描述病原学特征,为加强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本市3个县区设置采样点,采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及存养鱼的相关样本,参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环节中常见弧菌专项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致病性弧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在281份淡水鱼及相关样品中,4种常见致病性弧菌均有检出,其中霍乱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18.15%(51/281),之后依次为副溶血性弧菌12.81%(36/281),溶藻弧菌4.27%(12/281),创伤弧菌0.71%(2/281)。在养殖(144份样品)、销售(74份样品)和餐饮(63份样品)三个环节霍乱弧菌检出率为16.67%(24/144)、21.62(16/74)、17.46%(11/63),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为2.78%(4/144)、24.32%(18/74)、22.22%(14/63),溶藻弧菌的检出率为0.69%(1/144)、8.11%(6/74)、7.94%(5/63),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0.00(0/144)、2.70%(2/74)、0.00%(0/63)。检出的霍乱弧菌均为非O1/O139群,不携带ctxAB毒力基因;在淡水鱼及相关样本中检出的36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株携带trh基因,其余均不携带tdh/trh毒力基因。结论:临沂市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饮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弧菌污染,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污染菌,霍乱弧菌污染在三个环节中均存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主要存在于销售和餐饮环节,整个淡水鱼产业链需加强综合监管。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苗种生产中副溶血性弧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中华绒鳌蟹副溶血性弧菌病的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从发病蟹苗体上分离出病原体,提纯培养后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分析鉴定,再用三糖铁培养基培养确定为副溶血性孤菌,然后进行药酶试验。试验表明,其对氧哌嗪青霉素和呋喃西林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新霉素等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青霉素G等轻度敏感,而对链霉素、土霉素等则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生态学方法进行预防,并采用中草药及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某盐渍肠衣生产过程中更改肠衣盐和储存温度后(由低温储存变为常温储存),成品肠衣在储存过程中产生了白色硬块,在使用过程中硬块处出现破洞。采用感官检验、物理性质及化学成分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检测、菌落总数检测等方法,对盐渍肠衣的损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储存环境温度的升高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是肠衣损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用DFT-B3LYP方法,在较高基组6-31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36种麻醉药分子的量子化学参数,结合麻醉药对费氏弧菌的毒性数据(-1gEC_(50)),由线性回归方法建立QSAR模型。对训练集样本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后,所建QSAR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2及去一法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q~2分别为0.959和0.943,用预测集样本预测外部,所得外部预测样本复相关系数R_(pred)~2为0.982。结果表明:麻醉药的毒性主要由V、E_(HOMO)、E_(NHOMO)和E_T决定,V和E_(NHOMO)越大,化合物对费氏弧菌的毒性越大;E_T和E_(HOMO)越小,化合物毒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总结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种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传统的细菌学检测耗时繁琐,不能满足当今发展的需求。目前采用的PCR、ELISA、核酸杂交、生物传感器等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技术,检测周期短、精确度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好等,这些方法联用能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蛭弧菌消除海产品中潜在致病性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噬菌蛭弧菌具有裂解病原菌的特殊功效,可以用作生物净化因子。本实验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到4株Bh04系列蛭弧菌(Bh04-4,Bh04-41a,Bh04-A+和Bh04-1f)。以41株弧菌为蛭弧菌的宿主菌,本文研究了蛭弧菌对海产品中常见弧菌的裂解消除能力,以探索其对由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等流行性传染疾病的预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41株弧菌中共有36菌株可被4株蛭弧菌(Bh04-4,Bh04-41a,Bh04-A+和Bh04-1f)中的任一株所裂解,占总试验菌株的87.8%;对副溶血弧菌、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溶藻胶弧菌这三种常见致病弧菌的裂解率分别达88.9%、83.3%、81.8%。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蛭弧菌作为生物消除剂在由弧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等流行性传染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检出的目标菌进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耐药性检测及分子分型检测,明确导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致病菌及可能性溯源。方法:采集病例腹泻便及可疑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的检测,对分离出来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及PFGE分子分型检测。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RT—PCR检测基因表达谱的方法,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此方法进行基因表达定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利用此新方法研究了弧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对中国明对虾抗菌肽(penaeidin)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弧菌感染后对虾肽基因表达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迅速下调,缓慢回升,持续稳定。WSSV感染后对虾肽基因表达的变化显示出与弧菌感染组不同的变化趋势:迅速下调,迅速回升,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