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5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4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8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潘大水库网箱养鱼清理前后蓝藻暴发的特点,分析了潘大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对网箱清理后潘大水库蓝藻暴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水生植物浮床与滤食性鱼类相结合"的生物调控方法来抑制蓝藻的应对措施,为同类地区开展蓝藻控制提供有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转化法转化钝顶螺旋藻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了电转化法转化钝项螺旋藻S6-4的转化条件。无论受体是藻丝还是单细胞/藻丝段,钝项螺旋藻S6-4在对数生长期内,半致死电场强度无显著差别。实验表明以对数中期的螺旋藻用于转化为宜。当脉冲时间是5.0ms时,藻丝受体和单细胞/藻丝段受体的半致死电场强度分别是3.75—5.0kV/cm和3.1—4.4kV/cm,而电击缓冲液分别是1.0mmol/L HEPES(pH7.5)缓冲液和含有0.5mol/L蔗糖的1.0mmol/L HEP—ES(pH7.5)缓冲液。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螺旋藻转化及外源基因表达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青岛海域的海水中分离出了一株促进蓝藻增殖的海洋细菌QD-3。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周生鞭毛,其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培养10 h时,细胞呈短杆状,继续培养至48 h细胞呈球状。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乙酰微小杆菌DSM20416(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DSM20416)的同源性最高,16S rDNA的同源性高达99.6%,结合菌株的菌落形态、个体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将QD-3菌株鉴定为乙酰微小杆菌QD-3(E.acetylicumQD-3)。该研究对经济蓝藻养殖和有害蓝藻控制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1年开展的显岗水库水质及水生态专项监测和污染源调查资料,结合常规监测成果,分析评价显岗水库水质现状、富营养化程度和水生态状况,评估蓝藻水华发生风险,并分析水库污染成因,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太湖蓝藻信息采集系统项目的建设,是结合卫星遥感、3G图像传输、浮台水质监测及GIS等技术监测太湖蓝藻。同时项目中采用的3G视频传榆技术,为今后水利水文信息化项目中条件受限制的站点上传图像信息也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立新 《江苏水利》2012,(10):33-34
太湖蓝藻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自然现象,然而,2007年5月29日太湖无锡水域的蓝藻大暴发却令人们对其关注度大幅提升。为了重现往日的“太湖美”,无锡市滨湖区水利局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治理太湖保护水源”的号召,举全区之力,重拳出击,铁腕治太,大力推进蓝藻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7.
高峰  暴柱  石维  张辉  周绪申 《海河水利》2012,(1):11-12,32
2009年潘家口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监测结果表明,潘家口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37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14属,优势类群非汛期以硅藻为主、汛期以蓝绿藻为主,其中9月份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优势种类主要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水库营养化程度发展为中—富营养,水资源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藻类及藻毒素严重污染了水环境,不仅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难度,而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蓝藻的起源、特性及其危害,并综述了有关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最后,对蓝藻毒素降解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化学工程》2016,(1):1-6
雨生红球藻细胞释放的无类囊体内生蓝藻TDX16在强光条件下其细胞内细胞器依次形成。首先细胞中新合成的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状物质与原核细胞质分离,从而形成2个区室:即收缩的原核细胞质及其周边充满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状颗粒的环型区域。然后收缩的原核细胞质发育成含有光合片层,蛋白核和淀粉颗粒的超大叶绿体;而环型区域的物质则组装成线粒体和细胞核。最后叶绿体产生的球状体释放出内含物后变成液泡,而内含物则积累形成真核细胞质。伴随着叶绿体的形成,TDX16开始在光合片层上合成新光合色素如叶绿素b,而少量的藻蓝蛋白则残留在其细胞膜上,由此TDX16转变成含有叶绿素b和藻蓝蛋白的特殊绿藻。TDX16的这一转变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其形成的绿藻在生物化工应用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