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4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光亚 《上海金属》1994,16(3):20-24
研究开发了冷固结含碳铁矿球团的还原工艺,它与环形转底炉相结合,形成快速直接还原新工艺,生产金属此球团,具有一系列优点,如: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风口破损的原因 ,并采取了缩小进风面积、提高标准风速 ,推广使用斜长风口 ,减少原燃料入炉粉末 ,活跃炉缸工作 ,提高冷却强度等措施 ,大大减少了风口破损数量。与 2 0 0 2年相比 ,风口 (小套 )破损率下降了 45 %以上。  相似文献   
3.
长期高煤比生产炉缸活跃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钢高炉在长期高煤比生产实践中,通过不断调整高炉操作参数,改善焦炭质量增加鼓风的穿透能力和选择合适的风速与鼓风动能以及相应的上部调剂,确保了炉缸的活跃.同时,开发了定量判断炉缸活跃程度的指标,即炉缸活性指数,为长期高煤比生产下仍然能保持高炉顺行,获得良好的生产操作经济技术指标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解决了长期高煤比生产下实现高炉长寿的问题.宝钢的高煤比已经连续36个月稳定在200 kg/t以上,最高月平均达到了260.64 kg/t.实践表明:长期高煤比生产的高炉要实现稳定顺行、高产低耗、优质长寿,活跃炉缸是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福凯 《冶金能源》1994,13(5):27-28
通过不同燃料每单位热量应有的废气量的不同及废气黑度的不同,对燃用不同燃料的加热炉的炉膛高度进行了综合排序,供加热炉设计或改造时确定炉膛高度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等离子冷床炉单次熔炼制备Ti-2Al-1.5Mn钛合金铸锭在化学成分、组织、内部品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表明,首次使用PAM炉单次熔炼法制备出航空领域工业级厚330mm、宽750mm、长1 000~2 500mm的钛合金扁锭,其化学成分可控且均匀性较好,纵横向组织均匀细小。此外,获得PAM炉单次熔炼法制备的钛合金扁锭全截面低倍组织图谱特征。铸锭经加工变形后获得的板材产品理化性能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沙钢宏发1#高炉(2 500 m3)在2011年年初大修,发现炉缸侧壁在竖直方向呈现出巨大的三角形侵蚀,侵蚀最大处位于炉壳拐点部位,不同于传统的"象脚型"侵蚀。为了调查炉缸部位三角形侵蚀的原因,对炉缸的热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竖直方向的正应力对炉缸的侵蚀影响较大,热应力首先集中在炉缸侧壁靠近底部的地方,侵蚀逐渐向碳砖方向发展,当碳砖完全暴露于铁水中后,在残留陶瓷杯和碳砖交界处产生了一条裂纹,该裂纹逐渐向上发展至炉壳拐点上方,待裂纹停止后,随着铁水的流动和有害元素的破坏,炉缸部位逐渐形成了巨大的三角形侵蚀。  相似文献   
7.
宝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炉缸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爱国 《宝钢技术》2001,(2):1-3,36
介绍宝钢2号高炉投产9年后,炉缸维护技术的进步。通过调整操业制度,稳定炉况顺行、完善钛矿护炉模式,强化出渣铁作业管理等,使炉缸工作稳定,炉缸长寿状态良好,一代炉龄完全可以超过1号高炉第1代炉龄。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冷床炉单次熔炼钛合金铸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束冷床炉单次熔炼钛合金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钛合金铸锭低成本制备技术,引起了国际钛工业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电子束冷床炉单次熔炼钛合金技术从成分及组织控制、实际生产情况及电子束冷床炉单次熔炼直接轧制板材的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9.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iro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hearth of a blast furnace by solv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turbulent Navier-Stokes equation coupled with the transport equation of energy at steady state. Under the effects of conjugate heat transfer and natural convection,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alculation was performed to generate flow field in the hearth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refractories during the tapping process. The accuracy and computation of the model is validated using operation data from BHP Steel's No. 5 blast furnace. The shear stress and heat flux on the wall were then predicted for the different vertical movements, shapes of the coke zone (dead-man), and the lengths of the tap-hole. As shown in the results,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tap-hole length causes the peak values of shear stress to shift in the increasing azimuthal direction at a particular plane,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peak value of shear stress coincides with the location of higher temperature actually measured on the hearth wall, signifying enhanced heat transfer to the wall at location of peak stress.  相似文献   
10.
陶珍 《山东陶瓷》2011,34(3):35-37
本文以辊道窑为例,论述了利用虚拟现实语言VRML实现大型陶瓷窑的虚拟装配以及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