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医疗照射剂量调查中,有关 X 线摄影检查及胆囊、肾孟造影等22种检查所致受检者体表照射量的调查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个C++语言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在系统设计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及实现。此外,还给出了一些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过程。这个基于ASP.NET和SQL Sever2000数据库的C++语言网络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和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整个系统按照应用层和管理层来实现。系统的功能大致由管理后台主页面模块、测试后台主页面模块、管理员添加题目模块、添加考生模块、管理题目模块、管理考生模块、考生在线测试模块等部分组成,这就需要对功能模块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X线诊断检查所致公众剂量的估算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公众剂量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通过分层抽样调查,取得了北京市1983年各种 X 线诊断检查的年频率及其随年龄和性别的分布。用自制的可布放25—106个热释光剂量计〔LiF(Mg,Cu,P)〕的专用衣,测量了各种 X 线诊断所致受检者的平均体表照射量。用切刈为17层、在16个器官(或组织)中布放267个热释光剂量计的人体模型进行模拟照射实验,得到了各种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平均体表照射量与平均器官吸收剂量间的转换系数。采用的加权剂量当量,考虑了性别之差别。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1983年北京市居民 X 线诊断检查的总年频率为671.7人次/10~3人,其中胸部透视和消化道检查分别占67.6%和1.9%。(2)北京市居民 X 线诊断检查年频率按受检者性别、年龄的分布。总频率中男性占51.5%,女性占48.5%,检查频率高峰出现在20—39岁的几个年龄组中。(3)37种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平均体表照射量及其分布情况。(4)北京市各种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平均体表照射量与器官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以mGy/R表示),由人体模型模拟照射实验所得到的这些系数可用于相应条件下的剂量估算。(5)北京市平均每次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器官吸收剂量和加权剂量当量。(6)北京市 X 线诊断检查所致公众总集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X线胸透检查所致受检者剂量的调查和研究结果。这些结果是在体表照射量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组织等效非均匀体模,用 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进行模拟测量得到的。通过对胸透检查所致受检者体表照射量分布的分析,将体表受照区分为高、中、低三个照射量区,采用大小不同的三个照射野,分别对体模进行投照和测量,然后将分次测得的器官剂量按适当比例叠加,使所得结果更接近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本文除了给出胸透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器官剂量外,还采用 Drexler 等人给出的权重因子,对男女受检者分别计算了一人次胸透检查所致受检者的加权剂量当量。一人次门诊胸透和一人次体检胸透所致受检者的加权剂量当量,对男性分别为0.37和0.18msv,对女性分别为0.31和0.15mSv。  相似文献   
5.
估算X线诊断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体模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 X 线诊断受检者剂量调查中使用的体模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经改进的四川体模;高灵敏、组织等效的 LiF(Mg,Cn,P)粉未热释光元件。体模分17段,对应于16个器官选取了235个测量点。还计算了不同半值层的 X 线的平均红骨髓吸收剂量换算系数 f_R 及骨表面与红骨髓吸收剂量换算系数之比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放射防护新基本标准强化对医疗照射的控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郑钧正 《辐射防护》2004,24(2):74-91
鉴于医疗照射是不断增加的最大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加强医疗照射防护已成为国际放射防护领域新进展的突出特点。同时,我国电离辐射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原有放射防护基本标准已很不适应此方面发展需要。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从明确责任、加强正当性判断、推动防护最优化、建立指导水平、防范事故性照射等五方面强化了对医疗照射的控制。认真执行新基本标准,必将有力地推动提高我国医疗照射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指纹识别和二维条码技术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将其应用在考试身份验证中,实现符合美术招生考试要求的身份验证模型。简要来说就是利用二维条码的信息存储能力及防伪特性,将考生的各类信息包括指纹特征信息存储在条码图形中,通过条码识别设备和指纹采集设备,将现场采集的考生指纹信息与条码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以此来确认考生身份的真假。  相似文献   
8.
基于指纹特征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仕强  王水平 《计算机工程》2006,32(21):160-161,169
将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应用到考试管理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一基于指纹特征的考生身份认证系统,论述了系统设计思路和软件设计流程。由于指纹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使用该系统可以杜绝考试中存在的替考现象,保证考生身份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