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6篇
电工技术   20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99篇
化学工业   80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125篇
矿业工程   68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50篇
水利工程   28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1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3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林业的智慧化发展是必经之路。虽然我国智慧林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对智慧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现嵌入式汇编技术就是直接把汇编语言的代码写到高级语言的代码中并一起进行编译,不需要独立的汇编系统和另外的连接步骤。嵌入式汇编技术在不同的高级语言中语法各不相同。文章主要给出了在Delphi环境中嵌入汇编的具体用法。采用嵌入式汇编技术对Intel8255和8254接口芯片的具体操作,以及介绍了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流程和程序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主动雷达数据回放显示的基础上,通过使用D irectDraw和Intel IPP技术,设计了主动雷达终端实时仿真软件,包括信号处理、数据处理及终端显示等模块,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执行效率,使得整个仿真过程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本文介绍了该软件的设计及实现。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基于 16位单片机的电磁平板硫化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现场控制的实时性和程序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可将MSC-85型穆斯堡尔谱按KC标准/Intel Hex格式记录在音频盒式磁带上的谱数掘解调后,通过RS232C接口输进IBMPC微型计算机的谱仪离线数据转储技术。  相似文献   
6.
摘要:在国内某转炉钢厂采用“留渣 双渣”工艺技术进行脱磷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炉前期脱磷率不断升高,终点脱磷率不断提高。铁水硅含量对前期脱磷率的影响最大。根据铁水成分,在冶炼前期适当降低供氧强度、降低气固氧比、加入适量石灰及烧结矿,均有利于前期脱磷率的提高。在一倒时每吨钢液加入4~8kg石灰,不影响出钢温度,可提高一倒-终点阶段脱磷率,同时可提高终点脱磷率。从终点的控制效果可知,终点炉渣碱度应保持不小于3.0,炉渣中FeO质量分数在16%~20%,并适当降低终点出钢温度在1610~1630℃,有利于终点脱磷率的提高。通过加强熔池搅拌,促进钢渣反应趋于平衡,有利于终点磷分配比提高,从而可进一步提高终点脱磷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磷复肥喷浆造粒“三内”技术 ,该技术集喷浆造粒、分级、返料、破碎为一体在转筒内完成全过程 ,实现机头喷浆机尾出产品 ,粉体在筒内闭式循环造粒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9.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oxidation effect of ozone on the increasing fraction of biodegradable organic matter with the “ozotest” method, a laboratory technique which simulates the effect of ozonation and allows a complete oxidation assessment. Ozon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 river water samples and sand filter effluent samples. Ozone consumption, reduction of UV absorbance and BDOC formation were monitored with applied ozone doses from 0 to 10 mg/L and with contact times from 0 to 60 min. The BDOC formation was optimum at an applied ozone dose of 0.25-0.5 mg O3 per mg DOC (contact time = 5 min) corresponding to apparition of traces of residual ozone and maximum UV reduction. Maximum ozone consumption, UV reduction and BDOC formation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the first two minutes of treatment. Concerning BDOC formation, applied ozone dose showed a greater effectiveness than contact time. For the same quantity of consumed ozone, a short contact tim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ozone dose was preferable to a long contact time and a low ozone dose.  相似文献   
10.
Ozone currently is being used in several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Yugoslavia. The new Belgrade water treatment plant “Makis” is the largest one with 42 kg/h of installed ozone generating capacity and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198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ain features of ozone application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Makis” pilot-plant investigations and a few examples of ozone application in Yugoslavi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