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5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7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41篇
水利工程   1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拜谒焦山     
前段时间,央视播放了一部关于现存于镇江焦山碑林的千年残石断碑——被誉为"大字之祖"、"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的记录片,激起了人们对屹立于扬子江中小岛焦山的景仰.  相似文献   
2.
斗茶,即比赛茶品的优劣,又称斗茗、茗战.斗茶始于五代,兴于唐,盛于宋,是古时达官显贵、文人雅士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也是中国宋时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宋代斗茶,源于茶区民间,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但由于斗茶技巧性强,趣味浓厚所以迅速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并加以发展.至北宋,斗茶之风已极为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文人雅士,无不好此.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诗中写道“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斗茶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的汴京就是我们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历史上,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条河穿城而过,在城汴京附近构成了庞大的水利网,使京城的水利交通空前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天下之枢"的有利地位,也带动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荣发展。而水利的发达,也更是为北宋的兴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文章从"汴京四河"未切入点,深入论述了其与北宋都城汴京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关系,从而可见水利之于历史兴亡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5.
《Planning》2013,(16)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其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众所周知,历代山水画评论家都以李成、董源、范宽为北宋三大家,从创造性的角度来看,无疑是有道理的。他是李成之后,把中国山水画创作推向表现更加真实细腻的微妙变化境地的人。郭熙继承他们的传统并加以新的发挥,在绘画创作和山水画理论两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不愧为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42-43
北宋时期,汴京城市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城市,其体育活动项目多样,有些体育活动项目还起源于北宋汴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逻辑归纳法等,收集整理兴盛于北宋汴京的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并依照体育项群理论分类方法对其北宋丰富的民俗体育文化进行分类研究,使得北宋民俗体育文化体系能够更加清晰完整。从而能够进一步发扬我国优秀民俗体育文化,使其获得创新并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全民健身之中,同时也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始于唐代花瓷,于北钧宋徽宗年间达到顶峰,在颍昌府阳翟县(今禹州)城西北隅设置官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实现了钧窑业的第一个辉煌。从钧瓷的发端唐花瓷到钧官窑的创立,钧窑工艺的演变及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钧瓷生产过程中,多次深入禹州境内苌庄、方山、神垕、磨街及登封市曲河、郑庄,鲁山县段店,郏县黄道、谒主沟等钧窑遗址分布区,实地调查并研究了部分遗址文化层,收集到了一部分烧窑工具及烧成残器,对钧官窑设立前北宋后期钧窑的生产工艺有了粗略的认识。北宋后期,阳翟瓷器在唐代花瓷及  相似文献   
8.
梦亦云 《美食》2011,(11):52
近日读史,方知"断齑划粥"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北宋时期大名鼎鼎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宋史》卷有载:范仲淹从小丧父,后随改嫁的母亲来到朱家,因过不惯寄人篱下的屈辱生活,愤而离家出走,独自谋生。他虽然经常饿着肚子,但仍坚持刻苦读书。10多岁时,他住在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读书,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煮成一锅稀粥,冷凝后用刀划成几块,再加上几片咸菜,早晚各取一块充饥,每天读书到深夜。这样的日子整整过了3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断齑划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郑东军  周兰兰 《新建筑》2011,(3):114-117
作为城市防御和管理而形成的里坊制度,其解体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以往的研究偏重于商品经济的影响。从北宋东京城市防御体系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战争、城市管理、城市治安等军事因素与里坊制解体的关系,指出厢坊制管理模式的出现是里坊制解体的首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商品与质量》2009,(51):16-16
万枚北宋崇宁古钱真品精工打造,鼎高150厘米,长120厘米,宽81厘米,重达200余公斤,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大的古钱币宝鼎。中国盛世,"祥瑞宝鼎"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鼎是传国重器,宫廷瑰宝。传说远古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以象征九州。商周国王在重大庆典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