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9篇
建筑科学   28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4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绿化模式与气候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从日前召开的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电视电话协调会上获悉,为适应我国风电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发改委的部署,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气象局共处理了2390个气象站的气象要素和风功率密度、风向频率、风速频率等6类风能资源参数共计22个资料序列。福建、西藏、山西等l2个省(区、市)气象局完成了本省风能资源评估报告,并经过中国气象局和省发改委联合组织的验收。  相似文献   
3.
基于上海市2010-05-2013-12日供水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日供水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建立日供水量预报模型。结果表明:一年之中,日供水量大体呈现"单峰单谷"的波动特征,夏季(7、8月份)日均供水最多,冬季(2月份)最少;日供水量具有显著的节假日效应;除降水外,日供水量与其它气象因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且夏半年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冬半年;日供水量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且与前一日最高温度的相关系数最高,同时,当温度大于20℃时,日供水量对于温度变化的响应极其敏感;供水预报模型精度较高,可为城市用水规划、合理调度的气象服务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例,分别介绍了加权反距离插值法、克里格法、最小曲率法、最近邻点法、多项式回归法、径向基函数法、带线性插值的三角剖分法等常用网格化方法的选取方法,适用范围及参数设置等使用技巧及其在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服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荷花机场气象预报室从业务需要出发,编制了一套指标诊断系统,应用于实际业务中,对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做好日常航空飞行的气象保障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系统采用可视化编程,引进气象学诊断分析相关原理方法,使系统本身具有自动性、适用性和可再开发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维时间序列挖掘的降雨天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降雨天气中降雨量和相关气象要素的关系,找出降雨前后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多维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模型.该模型首先对气象要素时间序列进行维度选择预处理,剔除不相关及冗余维度,然后运用提出的极值斜率分段线性拟合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段、数据压缩及特征值提取,最后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处理后的多维序列进行符号化,利用规则提取得到降雨天气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期的气象风险分析,为了更好进行水电站气象保障,设计了水电站气象要素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对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同时对极端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通过两年的业务运行,系统的功能设计合理、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在多次重大气象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59-701探空系统和L波段探空系统的探测性能,确定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换型前后可能存在的系统差异,利用安徽省阜阳高空气象站60次的同步对比探测数据,运用计算两组数据平均差、标准差比较的方法,对实地探测的气象要素值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两套探空系统,在位势高度和温度上差异较小,数据比较接近;在湿度上,59-701探空系统滞后误差较大,湿度变化比较平稳,曲线较均匀;在风向、风速指标上,L波段优于59-701探空系统,随着高度的增加,优势越明显;在测风精度、稳定性上,L波段探空雷达明显提高,59-701探空雷达的测风精度、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9.
用Penman—Monteith和Priestley—Taylor两种方法分别计算了多伦地区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并对该地区的Ero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经比较,Priestley—Taylor法计算所得Ero在量值上较大,但用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Ero整体趋势相同,以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为标准从整体上来分析该地区的ETo变化趋势、特点及其与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该地区年E%远大于年降雨量;E%整体上有微弱的减小趋势,呈现出平稳→增加→减少的过程;风速和日照对该地区E%的影响较大。可为当地生产及人类活动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给出以GIS分析为核心的公共气象服务网站框架。阐述GIS与多时空尺度气象要素间的相互关系,GIS在系统逻辑分层中的位置,一维、二维、三维分析图的网页功能。同时对GIS应用中所面对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如含权地理边界预剪裁气象要素插值算法、netCDF文件产生、二维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等。该套系统已经在中国天气网、四川气象网、成都公共气象服务网等网站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