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你如果有作品希望得到专家的点评,请直接发邮件至chen_dandan@chip.cn。看过《红楼梦》的人,永远忘不了"黛玉葬花"那凄美绝伦的一幕,也由衷地佩服曹雪芹的伟大超凡。《红楼梦》不仅有宏大的结构和感人的故事,还有许多生动入微的细节。就以饮茶为例,书中第四十一回:"妙玉捧了茶来,贾母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说不吃"六安茶",是因为她不喜欢喝绿茶。而妙玉奉上的"老君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种稻米,它出身高贵,外形典雅,周身红润,营养富足,更能"回锅三次而不糜,每次蒸煮长一分"。想必,即使整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的家庭主妇,也难以辨识这一神秘的稻米吧?这就是充满传奇色彩的"胭脂稻"。胭脂稻亦称胭脂米,原产于河北省玉田县,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这种稻米不仅名字好听,其颜色也如同名字一样好看。普通大米通常为白色,而胭脂稻把金黄色的稻壳脱去以后,米粒顿时呈现出粉红色,外面有一层红色的皮,即便把外面的皮脱去以  相似文献   
3.
张冰 《西部广播电视》2013,(10):92-93,96
《红楼梦》是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床头书。张爱玲说:"《红楼梦》要一奉十",因为它是永远不过时的艺术品。如何用影视形式成功再现《红楼梦》的艺术精髓,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没敢用深度再加工方式演绎原著,而是直接让演员背诵原著对话。观众看剧如同在看配着画面的原版小说。演员的背功倒是不错,对照了小说原文,仅此而已。从小说到剧本本来是一个再创作过程,但现在的人们很难真正读懂《红  相似文献   
4.
谈贾母与史湘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贾母对待从小父母双亡的侄孙女史湘云忽冷忽热,前后态度大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贾母一度想使林黛玉成为贾府的媳妇,而史湘云曾是其中的一个障碍,再加上史湘云对林黛玉的不良态度,因而遭到贾母的冷淡.当这个障碍不存在时,史湘云又得到贾母的爱怜.  相似文献   
5.
高俊强  徐汉峰 《网友世界》2014,(19):252-253
红楼梦第十七回中有会计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影子,其主要内容有:一是秦种既死,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的善款。二是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写匾额与对联。三是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庋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四是打开园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峰挡在前面,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五是今得几种,尚欠几种,忙向靴桶内取出一个纸质文书来。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作为一部突出女性人物的皇皇巨著,写了四百多个女性人物形象,堪称古典小说之最。如此众多的女性人物自然引得后世读者争论不休。因为书中的很多女性形象都集智慧、美貌与才情于一身,那么多的美女谁是最完美的一个呢?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不过我认为最完美的人应该非贾家的大姐大贾元春莫属。对于完美女性的标准,古今并不相同。古代女性晓三从、知四德就算是完美了,但仅仅如此也不过是男权制度下的一个玩偶而  相似文献   
7.
元宵之夜,荣国府里众人一起赏灯吃酒,看戏放炮,好不热闹……又上汤时,贾母说道:"夜长,觉的有些饿了"。凤姐儿忙回说:"有预备的鸭子肉粥。"———《红楼梦》鸭子肉粥的做法:(1)将鸭肉洗净剁成小块,放入适量的盐和黄酒将其抓匀后腌制1h;(2)在开水中焯烫一下鸭块,撇去浮沫和多余的油脂;(3)将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后放入锅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7)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内容上看,对于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人来讲,贾母更喜欢林黛玉,并且在宝黛钗的婚恋态度上,贾母对宝黛的婚恋是支持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漫画玻璃     
荣国府的贾母什么好东西没见识过,但对南海将军邬家送给她的寿礼--一架玻璃屏风,仍很看重,嘱咐凤姐儿要特别给她留下.  相似文献   
10.
桂圆定神救宝玉《红楼梦》第116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灵柩故乡全孝道》,写到经过抄家之后,宁荣两府已经败落,贾母、凤姐、元春、黛玉均已亡故,贾赦、贾珍“革去世职,派往海疆效力赎罪”。某日,丢失了的通灵宝玉由和尚送到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