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HC轧机采用中间辊轴向窜动技术,使轧机的横向刚度显著增加,提高了板形控制能力。但由于中间辊轴向窜动后,在工作辊与中间辊、中间辊与支撑辊间形成接触压力峰值,导致轧辊局部磨损及带材表面质量问题。建立了HC轧机板形和断面形状计算模型,研究了支撑辊及工作辊辊型曲线对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1220HC轧机支撑辊及工作辊辊型曲线。理论计算及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在保证轧机板形控制能力前提下,在HC轧机支撑辊及工作辊上采用合适的辊型曲线,可将支撑辊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压力峰值降低20%以上,将工作辊与中间辊间的接触压力峰值降低10%以上,从而避免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带来的轧辊局部磨损及相应的带钢表面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板带轧制的环境十分复杂,如温度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干扰,以及HC轧机液压弯辊系统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按传统理论建立的模型和控制方法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应用于带材控制中,以提高带材的成材率,充分发挥液压弯辊力对板形的调整作用,改善轧机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系统的性能良好,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