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584篇
电工技术   54篇
综合类   152篇
化学工业   550篇
金属工艺   213篇
机械仪表   101篇
建筑科学   128篇
矿业工程   431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128篇
武器工业   1147篇
无线电   5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60篇
冶金工业   103篇
原子能技术   27篇
自动化技术   5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分析了我国目前在中硬岩石爆破中工业炸药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山西兴安化学材料厂新研制的一种适用于硬岩爆破的高爆速、高威力水胶炸药新品种,对其性能、爆破效果、经济实用性和安全性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对水冷壁管同一根、同一区域发生的两起爆管事故进行失效分析 ,研究爆管机理 ,找出了爆管原因 ,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NK-EH500调质钢爆炸硬化的冲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并运用爆炸冲击动力学理论NK-EH500调质钢爆炸硬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金属材料存在硬化极限,调整炸药组成改变爆炸硬化可以满足不同金属材料的硬化要求,隔离式爆炸硬化有利于保护硬化工件外观的完整性,本研究对拓展爆炸硬化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GB 12437-2000标准规定的产品检验项目中,中包浸水试验的科学性问题和对批产品进行抽样时的样本代表性问题以及使用多段爆速仪测试爆速时应注意的样本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合成乳化剂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ArlacelC)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颖  蔡瑞娇 《火工品》1997,(2):33-37
根据专业产品数据库的特点和安全性要求提出了基本设计思想,包括根据用户权限进行检索,建立了A,B库,形成不同视图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7.
唐秋明 《爆破器材》1994,23(2):7-11
文中在阐述NH4NO3-NaNO2-H2O发泡体系的发泡机制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就获得较低的反应速率rR和气体生成量n的高pH值对高温的平衡关系,从而提出了高温发泡技术。  相似文献   
8.
沈建根  施军 《爆破器材》1994,23(1):9-11
文中对2号岩石粉状铵梯油炸药的复合油相配制,装药密度,混药温度和原材料细度等影响爆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多种含蜡馏分为基础原料,添加适量DT复合添加剂研制的DT型粉状炸药专用蜡具有优异的分散性和抗水性,可满足各种低梯粉状炸药要求,简化炸药配方,方便操作及其质量控制,以其生产的炸药爆速高,贮存期长,各项性能满足GB12437-2000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Rekucki  R.  Kruszka  L. 《Strength of Materials》2002,34(3):242-245
The main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demonstrate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al concrete to different imposed strain rate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strain rate about 10-2 s -1>, where som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re experienced when an exact determin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quasi-brittle materials is attempted. The design of a measurement system, which realizes computer acquisition, analysis, and graphic representation of data, is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