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综合类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8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健宇 《电信快报》2002,(3):6-8,32
文章分析存储网技术的现状,比较几个基于IP的存储网技术方案(FCIP、iFCP和iSCSI),并探讨目前基于IP的存储网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存储的发展历程及新兴的iSCS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广海 《世界电信》2004,17(8):33-36
目前SAN和NAS存储正在迅速发展,DAS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今天超过1/3的存储是网络化的,如果不是因为FC的高成本和复杂性.这个数字还会更大。iSCSI是IETF一种新的标准协议.它将SCSI命令压缩到TCP/IP包.使数据块在IP网络上传播。和FC-SAN相比.高速千兆iSCSI耙SCSI、以太网和TCP/IP结合起来,具有许多优势.如建立在稳定和熟悉的标准上;较低的总拥有成本,安装和维修费用很低;较高程度的可操作性,减少了异构网络和电缆.使用一般的以太网交换机而不是特殊的FC交换机;等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非编网解决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在价格和兼容性上千兆以太网比FC网有明显的优势,随着计算机网络及终端技术的发展、采用千兆以太网架构非线性编辑网络正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采用NAS和IP SAN架构非编网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着云计算向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向演进,数据的流转与有效利用将为业务带来核心价值。大规模深度学习、机器训练等应用是极其依赖算力的,大量的信息交互对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此需要一个低时延、无丢包、高吞吐的算力网络。考察RDMA[1]技术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于未来云数据中心高性能集群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数据重要性不断提高,对数据保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数据的细粒度保护,以最小的时间代价和存储代价来保护数据,并以最少的数据损失量来恢复数据,则是数据保护的追求目标。针对此需求,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套基于磁盘块的持续数据保护系统。该系统高效而灵活地实现了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磁盘数据的保护。测试表明,该系统在使用时对正常的业务影响很小;在灾难发生后可以在较短的时候内将数据恢复至可用状态。  相似文献   
6.
SAN存储技术     
目前,存储应用的体系结构主要有DAS、NAS和SAN 3种模式。3种模式从体系架构的逻辑上看,有明显的区别。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可采用光纤通道、IP/Ethernet、InfiniBand互联技术分别组建FC-SAN、iSCSI-SAN和InfiniBand-SAN。  相似文献   
7.
随着企业级的数据呈指教增长,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方案巳无法满已其存储需求,而基于iSCSI协议的IP存储技术在构建异构存储网络方面具有其它数据访问协议无法比拟的优势.分析了影响iSCSI协议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用并行计算技术改进其校验算法来提高校验速度,设计新的数据缓存策略以缩短命令响应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减少了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8.
用户级通信中基于网络接口的虚实地址变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级通信允许应用程序直接访问网络接口,减小了通信操作的软件层开销。为了支持用户级通信,高效的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地址变换表的地址变换机制,虚实地址变换都在网络接口控制器上完成,变换过程不需要操作系统的参与,并且无需失效处理。采用这种机制,我们实现了基于PCI-X面向集群系统的互连通信子系统CNI。实际测试获得了2.4μs的最小单边延迟和850MB/s的峰值带宽。  相似文献   
9.
孙栋  王彪  徐云 《计算机应用》2023,43(2):484-489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块的传输延迟成为区块链系统可扩展性的性能瓶颈。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技术能够支持高带宽和低时延的数据传输,为低延迟区块传输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结合RDMA原语的特性,设计了用于区块信息共享的区块目录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区块传输的基本工作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TCP的方案,在1 MB大小的区块上基于RDMA的区块传输机制将节点间的区块传输延迟降低了44%,全网络的区块传输延迟降低了24.4%,在10 000节点规模的区块链上,区块链发生临时分叉的数量降低了22.6%。可见,基于RDMA的区块传输机制充分发挥了高速网络的性能优势,降低了区块传输延迟及临时分叉的数量,提高了现有区块链系统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0.
iSCSI协议定义了在IP网络上传输SCSI命令、数据和状态的规则和方法,使得基于iSCSI协议的安全存储结构比传统的基于FC协议的存储在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设计新的基于iSCSI协议的安全存储结构时,要在能够发挥该网络存储优势的同时兼顾保护IP网络的安全,以便新系统能够应用于需要构建基于iSCSI协议的安全存储结构并且对安全性较高的企业单位。研究采用外挂式存储虚拟化结构,实现IP网络安全存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