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王静,郭熙盛,王允青,吕国安.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不同形态氮动态变化特征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4).
作者姓名:王静  郭熙盛  王允青  吕国安
作者单位: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3. 安徽省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2.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3. 安徽省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2. 安徽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31;3. 安徽省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31;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为探索巢湖流域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季减少农田氮素流失的有效耕作措施,降低其对湖区水质的威胁,采用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并结合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连续两年秸秆还田条件下稻田田面水总氮(TN)、溶解态氮(DN)、溶解态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稻田施用尿素后第2天或第4天田面水的TN、DN、DON和NH4+-N浓度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迅速降低,至8~10 d后趋于稳定;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NO3--N浓度普遍较低;尿素施用后8~10 d之内是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秸秆还田降低这一时期TN、DN、NH4+-N浓度的效果显著,而DON浓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DN是稻田田面水氮素存在的主要形态,所占TN比例达63.2%~88.8%,尿素施用后6 d内DN又以NH4+-N为主,NH4+-N所占TN的比例为33.8%~69.9%。DON是稻田田面水氮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效应不容忽视。秸秆还田还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幅度分别为12.25%和7.68%,平均为9.96%。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提下,秸秆还田可以作为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措施在巢湖流域使用。

关 键 词:农业面源污染  氮素  秸秆还田  水体富营养化

Study on dynamics of Nitrogen in different forms in surface water of paddy field under straw return
WANG Jing,GUO Xi-Sheng,WANG Yun-Qing and Lu Guo-An.Study on dynamics of Nitrogen in different forms in surface water of paddy field under straw retur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4,45(4).
Authors:WANG Jing  GUO Xi-Sheng  WANG Yun-Qing and Lu Guo-A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