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
引用本文:张坦,贾梦瑶,孙雅雄,丁文龙,石司宇,范昕禹,姚威.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特征[J].岩性油气藏,2024(1):111-120.
作者姓名:张坦  贾梦瑶  孙雅雄  丁文龙  石司宇  范昕禹  姚威
作者单位:1. 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2.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3.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5. 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
摘    要:岩溶古地貌是含油气盆地沉积微相类型、分布范围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恢复岩溶古地貌对指导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基于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速率法和地层厚度对比法对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不整合界面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精确计算,并根据剥蚀厚度的地区差异及古地貌指示,对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了进一步划分。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仅在局部地区形成角度不整合。早中二叠世,上扬子地台内部沉积稳定,构造运动较弱,沉积速率法与地层厚度对比法相对更适用于研究区的岩溶古地貌恢复。(2)研究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剥蚀厚度为0~120 m,其中北部剥蚀最强烈,如LG1井区、W4井区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高位置,向东南方向剥蚀强度逐渐减弱,地势逐渐降低;剥蚀最薄弱地区位于LS1井东北部,代表了岩溶古地貌地势的最低位置,整体呈现北部高,南部低,东北部最低的地貌格局。(3)研究区茅口组古地貌特征控制了岩溶作用的发育强度,可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岩溶盆地等3个二级岩溶古地貌单元以及溶峰盆地、溶丘洼地、丘丛谷地、丘丛洼地、丘丛沟谷、峰林平原、残丘平原等7个三级古地...

关 键 词:沉积速率法  地层厚度对比法  古地貌恢复  岩溶储集体  茅口组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南部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