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
引用本文:姚泾利,曾溅辉,,罗安湘,杨智峰,,邓秀芹.致密储层源储结构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长8段为例[J].延边大学理工学报,2019,0(3):267-280.
作者姓名:姚泾利  曾溅辉    罗安湘  杨智峰    邓秀芹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18;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 4.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8段致密油是中国典型的致密油分布区。源储紧密接触是致密油的典型特征与成藏条件。致密油层非均质性强,石油运移多以垂向短距离为主。已有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对合水地区储层含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通过分析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其对储层含油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6~长8段源储结构复杂,长7段为源储一体型岩性组合,可细分为源夹储型、源储互层型与储夹源型3种类型,长6与长8段为研究区主要储层,与烃源岩形成邻源型岩性组合,细分为源储接触型、源储过渡型与源储间隔型3种类型; 长7段源夹储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长6与长8段源储接触型岩性组合的含油性最好,最有利于致密油聚集; 长6~长8段形成干酪根网络→孔隙+微裂缝型、干酪根网络+构造裂缝→孔隙+微裂缝型两种石油运移通道组合,为致密油充注提供有利的通道网络。

关 键 词:源储结构  岩性组合  通道类型  含油性  致密储层  裂缝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点击此处可从《延边大学理工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延边大学理工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