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型噻唑-2-乙胺类HAT抑制剂的QSAR研究
引用本文:段家喜,赵 赛,易忠胜,聂瑾芳.新型噻唑-2-乙胺类HAT抑制剂的QSAR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8,38(3):529-536.
作者姓名:段家喜  赵 赛  易忠胜  聂瑾芳
摘    要:采用VSMVI变量筛选方法从大量描述符中筛选最优子集,再由MLR回归方法建立了83个噻唑-2-乙胺类化合物与非洲人类锥虫病(HAT)抑制活性之间的二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2D-QSAR)模型,最优模型的拟合相关系数(r=0.8892)和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0.8574)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拟合能力和预测能力。模型的描述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分子的二维结构和疏水性对抑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采用基于CoMFA和CoMSIA方法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3D-QSAR)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模型(CoMFA:r=0.924,q=0.516;CoMSIA:r =0.944,q =0.531),其中CoMSIA的疏水场贡献率最高,说明了分子的疏水作用对抑制活性的重要影响。

关 键 词:噻唑-2-乙胺类化合物  非洲人类锥虫病(HAT)  二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2D-QSAR)  基于变量相互作用的变量筛选方法(VSMVI)  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