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缝洞型油藏原始油水界面刻画新方法——以哈拉哈塘油田为例
引用本文:邓晓娟,李勇,龙国清,王琦,刘志良,宁超众,张琪.缝洞型油藏原始油水界面刻画新方法——以哈拉哈塘油田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3,30(3):69-76.
作者姓名:邓晓娟  李勇  龙国清  王琦  刘志良  宁超众  张琪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水侵影响的多尺度缝洞型油藏产量不稳定分析理论研究”(51874346)。
摘    要: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发育孔、洞、缝储集体,该储集体是由不同压力系统和不同油水关系的缝洞单元在空间上相互叠加形成的复杂油气藏,具有多压力系统、多油水关系、多开发动态特征并存的特点。错综复杂的油水关系加大了开发难度,导致钻井成功率较低。同时,由于该类油藏的特殊性,储层存在大量放空漏失段,传统的直接预测法或监测手段识别油水界面分布及变化规律难度较大、可靠性低。为此,笔者创新性地采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不确定性地质建模技术和油藏产量不稳定分析法分别计算缝洞体静态体积、动态油体积和水体积,在动、静态储集体体积一致的基础上,逐渐调整模型油水界面,实现静态模型法刻画油、水体积与动态评价结果一致,从而确定该井原始油水界面,由井点及面推至全区,利用地质规律及生产、钻井测试等分析结果综合修正原始油水界面位置。新方法为缝洞型油藏预测原始油水界面、预留避水高度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油田进一步调整开发措施奠定基础,后期可通过加密井网、侧钻注气等措施挖潜。

关 键 词:缝洞型油藏  油水界面  动、静态结合  地质建模  碳酸盐岩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