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
引用本文:陶栋艳,;童昕,;冯卡罗.从“废品村”看城乡结合部的灰色空间生产[J].国外城市规划,2014(5):8-14.
作者姓名:陶栋艳  ;童昕  ;冯卡罗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牛津大学地理与环境系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J13B00)
摘    要: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城市灰色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在描述和记录实体空间变迁过程的基础上,阐释资本运动下不同主体对“废品村”的空间表征产生的影响,以及为空间改善所做的努力,从而构建这一灰色空间的多层次空间意义以及社会一空间相互塑造的机制。结论指出,“垃圾村”是城乡二元割裂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边缘的一种景观呈现,重塑空间需要重视真正的空间使用者的需要,并从公共服务市场建构八手,改变城市废物管理的资本逻辑。

关 键 词:废品村  城乡结合部  空间生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