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地震危害道路交通及其遥感监测评估-以都汶公路为例
作者姓名:韩用顺  崔鹏  朱颖彦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摘    要:摘要:汶川地震诱发了大规模、群发性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设施,中断交通,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进程。通过对都汶公路漩口-雁门段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遥感监测和实地调查,阐述了次生山地灾害类型与分布规律,初步分析了都汶公路沿线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的损毁情况,并结合次生山地灾害的时空活动特性,提出了道路交通系统防灾减灾和恢复重建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强震引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山地灾害,其中崩塌3863处、总面积达68.9km2,泥石流沟74条,滑坡18处,堰塞湖5座,长度大于1km的地裂缝5条;(2)地震以及次生山地灾害严重损毁道路交通,汶川县漩口至雁门段,都汶公路阻断299处、掩埋和断道23.814km、80%的道路被破坏、87座桥梁和10座隧道受损,省道303线阻断18处、损毁比例75.1%,县乡等道路阻断3015处、断道长度178.213km、损毁比例37.97%;(3)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主要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受地震烈度、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的控制,并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和延续性;(4)利用GIS和遥感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地震次生山地灾害的动态监测与灾情评估,从而为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参考。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次生山地灾害  遥感监测  都汶公路
收稿时间:2009-03-11
修稿时间:2009-03-1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