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对我国L-苯丙氨酸产业化发展的一些看法
引用本文:杨顺楷,杨亚力.对我国L-苯丙氨酸产业化发展的一些看法[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8,16(18):3-4.
作者姓名:杨顺楷  杨亚力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摘    要:编者按:杨顺楷研究员,一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中心生物转化实验室从事甾体和非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及酶法加工的研究开发工作,已有多项生物转化技术成果应用于我国药物及食品工业生产郜门,1996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顺楷老师于1991年成功开发了"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技术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工艺,并于1998年成功实现产业化连续生产. 国家自"七五"攻关开始对"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进行立项,时至今日已经过去23年,其发展道路不可谓不曲折.针对目前网络上关于L-苯并氨酸的虚假新闻,杨顺楷老师在自己的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53)中以亲历者的身份,科学、严谨地提出"我国L-苯丙氨酸产业化之路为何如此艰难曲折?" 本文为杨顺楷老师专门为本刊撰写的关于"L-笨丙氨酸"产业化的一些看法,抛砖引玉,欢迎有兴趣的业内人士本着学术民主、思想开放、公平竞争、造福国民的理念积极参与评述"我国L-苯丙氨酸的产业化之路".

关 键 词:L-苯丙氨酸  产业化发展  中国微生物学会  微生物转化  甾体化合物  中国科学院  专业委员会  生物转化技术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