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在兔外周血源性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过程中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人白细胞介素4的作用
引用本文:雷霄,李志樑,傅强,缪绯,余志国,刘芃,刘映峰.在兔外周血源性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向树突状细胞转化过程中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人白细胞介素4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0):1913-1917.
作者姓名:雷霄  李志樑  傅强  缪绯  余志国  刘芃  刘映峰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省广州市510282
摘    要:背景:目前常用鼠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但其体型较小,试验条件受限。兔也是常用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之一,但其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式需要进一步摸索。目的:探讨兔外周血源性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体外向树突状细胞转化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12/2008-1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实验室、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医学检测中心完成。材料:6周龄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2只,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白细胞介素4、脂多糖为美国Pepro Tech Inc产品。方法:兔心尖穿刺抽取血液20mL,同时行骨髓穿刺抽取骨髓1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收集中间云雾状细胞层,加入适量的含双抗的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2h后弃去未贴壁细胞,即为兔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单核细胞。2种不同来源的单核细胞均分为2组:实验组以含有20μg/L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20μg/L人白细胞介素4的上述培养基隔日换液培养6d,其中在第5天加入10mg/L脂多糖刺激并孵育过夜;对照组未添加任何细胞因子。主要观察指标: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型。结果:培养6d后,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对照组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小杆状突起,符合巨噬细胞的特征;实验组细胞呈不规则形,表面粗糙,胞体有形态不一的突起,符合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源性和骨髓源性的实验组细胞均高表达HLA-DR,CD86,低表达CD14,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187,t=1.7151,t=0.0250,P均〉0.05);对照组细胞HLA-DR,CD86,CD14的表达则与实验组相反。结论:在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白细胞介素4及脂多糖联合作用下,兔外周血源性单核细胞及骨髓源性单核细胞均能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

关 键 词:外周血  骨髓  树突状细胞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