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2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作者姓名:李永亮  黄志刚  文彦  朱海雁  臧金光  曾小康  闫晓  黄彦平  肖泽军
作者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13
摘    要:以中国超临界水冷堆(CSR1000)燃料组件研发为研究背景,采用实验辅以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2×2棒束结构内超临界水工质的传热特性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压力(P)23~25 MPa;质量流速(G)680~1400 kg/(m2?s);热流密度(q)174~968 kW/m2。实验结果表明,随着q的增加、G的减小,2×2棒束的传热性能减弱;随着P从23 MPa变化到25 MPa,2×2棒束的传热性能变化微弱; 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既与边界层和主流的物性差异程度有关,又受流道各子通道之间的流动传热不均匀性影响;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2×2棒束内超临界水换热关系式,约88.9%的实验数据与该换热关系式的计算值偏差范围在±25%内。 

关 键 词:2×2棒束  超临界水  传热  实验研究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核动力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核动力工程》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