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歧口凹陷沿岸带新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作者姓名:祁鹏  任建业  史双双  卢刚臣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74; 3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分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4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大港分院 天津 300280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
摘    要:歧口凹陷沿岸带是一条分隔歧口凹陷陆上和海域不同构造体系的NNE-NE的复杂构造变形带。在其两侧,盆地结构分别表现为半地堑和地堑式。在平面上,自南向北歧口凹陷沿岸带可以分为三个具有明显不同的新生代构造变形组合特征的区段:南部的斜列式走滑变形带,体现为一系列阶梯状展布的张扭断层,同时伴有岩浆活动和滑塌浊积体发育;中部的宽缓挠曲变形带,构造样式简单,地层只有微弱变形,但仍然伴随强烈的火山活动;北部的复杂断裂褶皱带是受基底走滑断层影响而形成的古近纪重力滑脱断层和新近纪花状构造的有机结合体。总体上,沿岸带复杂的构造组合特征是受到深部向北隐没的新生代右旋基底走滑断裂活动的控制,是渤海湾盆地内兰聊断裂通过歧口凹陷时的构造表现。歧口凹陷沿岸带在不同区段的构造变形特征,也造成了不同区段的油气成藏模式的差异性。

关 键 词:沿岸带  新生代  构造特征  形成机制  基底走滑  歧口凹陷  
收稿时间:2010-02-05
修稿时间:2010-05-2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