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龙门山镇8·18泥石流灾害特征与成灾模式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葛永刚 宋国虎 郭朝旭 孔应德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 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2.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
| |
摘 要: | 2012年8月18日,四川彭州龙门山镇白水河上游暴发大型泥石流灾害,境内发生泥石流60余处,20条沟谷型泥石流沿白水河两岸成不对称分布,右岸泥石流破坏尤为严重.泥石流细颗粒含量低于2%,容重1.74~1.91g/cm3,流速6.9~12.6m/s,流量360~1274m3/s,具有群发性、高容重、过渡性、高速、大流量和暴雨—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链过程等特点.泥石流通过冲刷破坏、淤埋破坏、淤埋与损毁路基等方式直接造成损失,溃决洪水、河床上升增大受灾范围,加重了灾害损失.对震后泥石流危险性认识不足、灾后重建工程选址不当,防治工程标准偏低、损毁严重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泥石流长期处于活跃期,建议通过强化泥石流活动趋势分析与预测、加强重点沟谷泥石流风险评价、注重灾链与河床升高效应进行科学选址、依据震后特点进行泥石流防治、尽快重建滑坡断道路段、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与技能等措施减轻泥石流灾害.
|
关 键 词: | 泥石流 成因 特征 成灾模式 龙门山镇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