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从贾平凹《圪坨》说起
引用本文:白忠懋.从贾平凹《圪坨》说起[J].四川烹饪,1996(2).
作者姓名:白忠懋
摘    要:贾平凹在《陕西小吃小识录》中说到“圪坨”,这是陕北语,关中称麻食或猴耳朵,以荞面为料,掐指蛋大面团,煮出,干盛半碗,浇羊肉汤。吃“圪坨”要与羊肉汤为伴,所以陕西民歌中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 从“圪坨”这一名称看,它与江南地区所吃的“面疙瘩”有相似处,因“圪坨”者,小丘也。又从关中称“猴耳朵”看,它的外观似猴耳。我知道西安有著名小吃猴耳朵面,其制法为:取面剂拍扁,扯成宽扁条,缠在左手腕上,右手三指捏住左手腕的面头,边捏边揪,甩入开水锅里,即为带有窝形的小面片,状如耳朵。 由猴耳朵面使我想起山西与杭州均有“猫耳朵”,它们的形状相似,可能是同种不同名的面食。山西“猫耳面”(“猫耳面”即“猫耳朵”)的制法为:面片切成小面块,用两手的拇指头按住面块,逐个向前推成薄片,卷成猫耳朵形状,下开水锅里。杭州“猫耳朵”的制法是:面团切成面丁,用拇指揪搓成一只只形似猫耳朵的生坯,入沸水锅煮至浮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