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S-C糜棱岩的成因和一种新的断层带模式
摘    要:本文综合介绍了模拟石盐(halite)剪切带的力学习性和变形结构的实验数据,特别是S—C糜棱岩的内部构造及其力学含义。实验研究表明,在大剪切应变条件下(这种条件沿断层或板块边界可能会见到)对于脆性剪切应变与位错滑动状态下的完全韧性流动之间的完整过渡来说,迄今为止,石盐是唯一的矿物,并且剪切带内的变形结构与糜棱岩和碎裂岩的变形结构是相似的。因此,这些实验结果便有助于理解断层岩,尤其是糜棱岩的成因.并建立真实的断层模式. 在脆性域与完全的韧性域(即对压力不敏感的非弹性域)之间,存在着一个宽而明显的“半韧性”域,其变形结构与韧性域中所发育的变形结构几乎完全相同,但其剪切阻力则是由压力决定的,并且在低压部分可能会出现潜在的不稳定断层,在以烘干盐类样品的剪切带实验中,半韧性域和韧性域中的特征性结构是沿最大伸长方向形成的类似于糜棱面理的叶理,在半韧性域中,以均匀分布的透入性叶理的形成为特征的、近乎均匀的剪切变形在临界剪切应变之后转变为非均匀的变形。这种应变局部化导致潜在不稳定断层的运动.应变局部化之后的内部滑动的主要方式是平行于剪切带的边界沿Y型里德尔剪切裂纹发生错动,并与R1型和某些P型里德尔剪切裂纹相结合。这些由集中变形所形成的剪切面与所谓S—C糜棱岩的内部构造十分相似。因此,半韧性域是形成S—C糜棱岩的主要场所,并且至少某些S—C糜棱岩必定是在地震发生的深度上形成的。这一解释与最近的有关假玄武玻璃和糜棱岩交织在一起的报道是一致的.同时表明,重结晶的石盐颗粒(假定它们大多数是变形之后的颗粒)的大小随着剪切应变的增大而不是剪应力的增大而减小,这与颗粒粒度随着应变集中而减小的现象是一致的,应变集中己为世界各地的许多糜棱岩所证实。因此,根据重结晶颗粒来估算流变应力必须非常谨慎,并且可能经常出错. 根据石盐实验对现有断层模式进行了批评性的审查,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断层模式,据此将断层带随着深度的增加划分为脆性域、半脆性域、半韧性域和韧性域。在半韧性域断层的剪切阻力最大,地震发生的深度可能向下延伸到半韧性域的上部.这样,半韧性域便成为分析许多S—C糜棱岩的成因,模拟先存断层和板块边界上发生的大地震或特大地震以及对定量评价横过板块边界上力学相互作用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