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复合顶板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 |
| |
引用本文: | 余伟健, 王卫军, 文国华, 张农, 吴海, 张永青. 深井复合顶板煤巷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J]. 岩土工程学报, 2012, 34(8): 1501-1508. |
| |
作者姓名: | 余伟健 王卫军 文国华 张农 吴海 张永青 |
| |
作者单位: | 1.1.湖南科技大学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湘潭 411201;2.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3.丰城曲江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西 丰城 33113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4071,51104063);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904);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JJ5030);湖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10C0665,09B035) |
| |
摘 要: | 针对深部高应力条件下复合型顶板煤巷的大变形问题,以江西曲江煤矿为例进行了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和工业试验等研究。首先,经现场调查发现该矿表现出了典型“三高”矿井的特点,加上顶板锚索和两帮锚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使整个巷道支护系统失去平衡而发生破坏。然后,研究了深部高应力工作面煤巷的力学作用,认为该力学作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其变形动力主要来自于巷道顶板压力,底板变形大是直接导致整个巷道系统失效的重要标志;另外,根据深部高应力复合型顶板煤巷的受力特征,建议应将顶板的控制作为关键部位,尽力维护顶板的完整性,提高岩层自承能力,使支护结构与围岩能够协调地工作,并提出了以“预应力桁架锚索”为主体,以“锚杆+锚索+钢筋网等支护”为辅助的综合控制技术。实践证明:经以“预应力桁架锚索”为主体的综合控制技术支护后的巷道,其变形较原支护有明显好转;监测数据表明:经91 d后,巷道两帮的相对收敛速率小于1.7 mm/d,而且顶底板的相对收敛量大大减少,最大值为297 mm,变形速度小于1.4 mm/d,处于稳定状态。
|
关 键 词: | 深部高应力 煤巷 复合型顶板 变形机理 控制技术 |
收稿时间: | 2011-08-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土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