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硅灰对C_3S水化的影响
引用本文:吴兆琦.硅灰对C_3S水化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5(2).
作者姓名:吴兆琦
作者单位:建材研究院水泥研究所
摘    要:用传导型量热计、定量化学分析、三甲基硅烷化-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热分解气体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硅灰和氢氧化钙或硅酸三钙的反应。结果发现硅灰能和氢氧化钙立即反应,生成类似于C-S-H(Ⅱ)的水化硅酸钙。当硅灰过量时,则多余的硅灰能和已经生成的C-S-H继续反应,生成一种聚合度很高,但C/S很低(<1.0)的新型C-S-H。 在硅灰-C_3S系统中,硅灰对C_3S水化(特别是早期水化)表现出强烈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是硅灰有其巨大的活性表面积,可为反应产物C-S-H的早期沉淀提供一理想场所,从而使C_3S能在比较长时间内保持表面的相对“干净”,有利于C_3S的快速水化。另外,硅灰可不断消耗C_3S水化产物之一的氢氧化钙,也是促进C_3S水化的一个原因。当所有氢氧化钙都被消耗完毕后,多余的硅灰能和已有的C-S-H反应,生成高聚合度的另一种C-S-H。 硅灰是用以研究混凝土用的活性火山灰质材料的理想模型材料。通过X射线能谱分析发现,在硅灰-C_3S-H_2O体系中,未水化C_3S粒子周围存在着不同C/S的三层C-S-H。内层C-S-H直接与未水化C_3S接触,是由C_3S水化生成的,C/S≈1.5~1.6。中间层C-S-H的C/S与内层相近或略低。被认为是由硅灰和C_3S水化放出的Ca(OH)_2反应生成的。外层C-S-H的C/S很低(<1.0),而聚合度很高,很可能是由硅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