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珠江口盆地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层序结构及演化
作者姓名:张曼莉  林畅松  何敏  张忠涛  李浩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学院, 北京 100083;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3. 中国海洋石油深圳分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28201;9152830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优导基金项目(53200759417)
摘    要:南海北部上渐新统珠海组广泛发育外陆架-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斜坡扇体系,它们构成了区内最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综合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研究了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及前三角洲斜坡扇的层序结构、沉积成因类型、沉积演化及控制作用。珠海组为一个复合层序,其内可进一步分为4个层序。通过追踪坡折点变化建立了滨岸迁移轨迹,划分了各层序内的沉积成因单元(水进、略上行正常水退、明显上行正常水退、局部下行强制性水退等)。外陆架三角洲以发育厚约100~150 m的前积层为特征,地震上多表现为切线型反射结构;而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斜坡复合前积层厚达200~1 000 m,具S型、切线斜交型等地震反射结构,以发育厚层的三角洲前缘砂坝和大规模的滑塌变形堆积为特征,并与前三角洲-斜坡扇共生。研究区可识别出6套三角洲前积体,其面积具有逐渐变大、并沿走向扩展的趋势。区内晚渐新世层序的发育受到海平面变化的控制,区域性沉积旋回还受到构造沉降作用叠加的影响。大量沉积物的供给和区域性海平面下降是导致陆架边缘三角洲和前三角洲斜坡扇广泛发育的主控因素。

关 键 词:层序结构  构造沉降  海平面变化  沉积成因类型  斜坡扇  陆架边缘三角洲  晚渐新世  珠江口盆地
收稿时间:2018-10-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