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
引用本文:王德英,刘晓健,邓辉,刘永江,李德郁.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储层形成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2,43(6):1334-1346.
作者姓名:王德英  刘晓健  邓辉  刘永江  李德郁
作者单位:1.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9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基金项目:中海油重大科技专项(CNOOC-KJ 135 ZDXM 36 TJ 08 TJ)
摘    要:华北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转换作用与渤海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系研究较少。基于岩心、镜下薄片和地震等资料,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厘清了渤海湾盆地渤中19-6区中-新生代构造转换特征及其对潜山地层、圈闭和太古宇储层的影响。研究表明,渤中19-6区潜山构造受华北、华南和古太平洋3大板块相互作用,主要经历了前印支期—印支期、印支期—燕山期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3次构造转换作用,形成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东西向4组断裂体系。印支期北西向断层控制了太古宇和古生界整体的圈闭和地层展布规律;燕山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使潜山圈闭更加复杂化,喜马拉雅期断陷下沉,潜山整体构造面貌最终定型。多幕次构造运动对太古宇潜山大规模裂缝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是太古宇规模性裂缝形成的关键时期,燕山期构造转换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太古宇裂缝储层发育规模,喜马拉雅期构造转换对早期裂缝“再活化”具有显著影响,多期时-空构造转换作用是太古宇发育大规模储层的关键。提出的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作用与潜山圈闭和储层成因的关联机制,为中国东部潜山储层预测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途径,对指导类似盆地内的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多元地层结构  圈闭成因  太古宇潜山  构造转换  中-新生代  渤中19-6区  渤海湾盆地  
收稿时间:2022-03-04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