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乏燃料后处理液-液萃取中第三相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王文涛  苏哲  谢书宝  袁洁琼  曹智  张磊
作者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北京1024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601207)。
摘    要:乏燃料后处理液-液萃取中有机相容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分离而形成上层轻相和下层重相,其中下层重相通常称之为"第三相"。第三相的形成不利于萃取工艺的连续稳定运行,而且Pu(Ⅳ)溶剂化物在第三相的聚集还有可能带来核临界的重大风险。自核工业建立以来,人们就针对第三相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操作温度、酸种类/浓度、金属离子种类/浓度、萃取剂和稀释剂种类/浓度等因素均能影响第三相的形成。通常认为,金属配合物在有机稀释剂中溶解度不足是造成第三相的主要原因,但形成第三相的微观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20世纪70年代以来,胶体化学的概念和方法被引入到第三相的研究中,并逐渐证实萃取有机相中形成反胶束或微乳液可能是第三相生成的主要原因,这种以两亲分子自组装为基础的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第三相形成的相分离过程和分子机制,并成为萃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胶体化学的观点出发,综述了近期后处理萃取体系中第三相形成微观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 键 词:液-液萃取  第三相  微观结构  反胶束  微乳液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